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朝代:唐代詩人:李白
同類型的詩文:秋夜贊美工人勞動

原文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譯文

爐火照徹天地,紫煙中紅星亂閃。
煉銅工人在明月之夜,一邊唱歌一邊勞動,他們的歌聲響徹了寒峭的山谷。

注釋
⑴秋浦:縣名,唐時先屬宣州,后屬池州,在今安徽省貴池縣西。秋浦因流經縣城之西的秋浦河得名。
⑵爐火:唐代,秋浦乃產銅之地。此指煉銅之爐火
⑶赧郎:紅臉漢。此指煉銅工人。赧:原指因羞愧而臉紅,此指臉被爐火所映紅。

參考資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詩全譯 .石家莊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294 .

賞析

  在這首詩里,詩人飽含激情,唱出了一曲勞動者的頌歌,這在唐詩中是不多見的,因而彌足珍貴。

  爐火,舊注有的解釋為煉丹之火,有的說是漁人之火,這些說法都不妥當。清人王琦認為是冶鑄之火,這個看法得到普遍的認同。因為據《新唐書·地理志》記載,秋浦多礦,尤產銀產銅。冶煉之爐火,紅光沖天,故能照耀天地。紫煙獨具色彩的美感。李白喜用此詞。如“身披翠云裘,袖拂紫煙去”,“素手掏青靄,羅衣曳紫煙”,以及著名的“日照香爐生紫煙”等等。前二例的“紫煙”,是李白神往的仙界中的意象,即所謂紫氣祥云。后一類則是自然景象。本詩的“紫煙”句,則是對爐火的紅星在紫色煙霧四射飛進的描寫。用“紫煙”而不用“濃煙”,既淡化了冶鑄工匠的艱辛,給這種勞動場景賦予了一層美麗多姿的色彩,又體現了詩人對色彩美的捕捉能力。

  “赧郎”一詞,舊時有人認為這是吳語,是“歌者助語之詞”,即是象聲詞,是工匠們歌唱的某一音節。此說難以確證。赧,本指羞紅的臉色,郎是對男子的尊稱。“赧”此處引申為“紅”義,“赧郎”指被熊熊爐火照紅的冶煉工匠。這種解釋是通達的。工匠們在寒夜里,在月光下,仍然辛勤地忙碌著,喊著嘹亮的號子,唱著粗獷的山歌,歌聲在寒夜傳得很遠很遠,在河面上飄飛,在山谷里回蕩,不但使曠野的氛圍變得熱烈,也驅走了他們自身的疲乏和勞頓,寒夜也似乎不那么漫長了。

  全詩只有二十個字,但傳神寫照,將冶煉工匠的生活與形象刻劃得維妙維肖,動人心弦,詩人對冶煉工人的敬愛與頌揚之情也得到自然的流露。

  “爐火照天地”,通過夸張的手法,寫出了冶鑄工場的熱烈氣氛,給全詩定下了熱烈歡快的基調。從畫面上看,形成一個亮點,處于中心位置。這映照天地的爐火,既是工人們勞動的反映,也和他們豪邁爽朗的心情相映襯。“紅星”一句則是對上句的補足,從細節對爐火進行刻畫。著重從色調的紅與紫的對比、星與煙的排比入手,抓住了最富代表性的特征。而一個“亂”字,更是巧妙而逼真地將火花四濺,紫煙升騰的冶煉場面再現出來。以如此十字便準確生動地概括出一個熱烈喧騰、生機勃勃的場景,不能不嘆服詩人的如椽大筆。最后二句,順勢進入對人的描寫。先用“明月夜”照應上文的“爐火”,寫工匠們深夜勞作的艱辛。農人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但冶煉工人們卻不能如此運作。鐵水未化,便不能下崗,夜以繼日才是他們的特點,這不經意的一句,恰到好處地寫出了他們與農民的生活規律及勞動方式的差異來。盡管如此,工人們還是喜歡自己的職業的,當鐵水出爐之時,他們會為自己的杰作而自豪,而歌唱。那聲震寒川的歌曲,就是他們此刻心境的最好說明。這就把勞動者勤勞善良的性格特征鮮明地表現出來。

參考資料:

1、 宋緒連 初旭 .三李詩鑒賞辭典 .長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2 :255-2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