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興碑 / 讀中興頌碑
原文
玉環妖血無人掃,漁陽馬厭長安草。
潼關戰骨高于山,萬里君王蜀中老。
金戈鐵馬從西來,郭公凜凜英雄才。
舉旗為風偃為雨,灑掃九廟無塵埃。
元功高名誰與紀,風雅不繼騷人死。
水部胸中星斗文,太師筆下龍蛇字。
天遣二子傳將來,高山十丈磨蒼崖。
誰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見昏眸開。
百年興廢增感慨,當時數子今安在?
君不見,荒涼浯水棄不收,時有游人打碑賣。
潼關戰骨高于山,萬里君王蜀中老。
金戈鐵馬從西來,郭公凜凜英雄才。
舉旗為風偃為雨,灑掃九廟無塵埃。
元功高名誰與紀,風雅不繼騷人死。
水部胸中星斗文,太師筆下龍蛇字。
天遣二子傳將來,高山十丈磨蒼崖。
誰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見昏眸開。
百年興廢增感慨,當時數子今安在?
君不見,荒涼浯水棄不收,時有游人打碑賣。
賞析
這首詩簡述了平定安史之亂的史實,展示了中興碑雄奇瑰偉的特色,贊頌了中興功臣們為護國安民而鏖戰沙場的崇高精神。這是一首詠懷古跡的詩作,既憑吊古人,發百年興廢之感慨;又自抒胸襟,表達了對元結、顏真卿無限景仰之情。
此詩碑在浯溪東崖區,高、寬各110厘米,字大6至8厘米不等,行楷,姿媚遒勁可愛。其詩題、姓名、書者和年月都已經變得模糊而難以辨認。韓子蒼疑此詩為秦觀作(見《復齋漫錄》),但據《苕溪漁隱叢話》記載:“余游浯溪,觀摩崖之側有此詩刻石,前云:‘讀中興頌,張耒文潛’;后云:‘秦少游書’。”今石上尚隱約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