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朝代:唐代詩人:劉長卿

原文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譯文

暮色降臨山色蒼茫愈覺路途遠,
天寒冷茅草屋顯得更貧困。
柴門外忽傳來犬吠聲聲,
風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來了。

注釋
(1)芙蓉山主人:這里指作者投宿的人家。芙蓉山:地名,在今湖南省郴州市桂陽縣。
(2)蒼山:青山。
(3)白屋:這里說的是詩人投宿的貧苦人家的住所。通常房頂用白茅覆蓋、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
(4)犬吠:狗叫 。
(5)夜歸:晚上歸來。
(6)貧:清貧。

賞析

詩詞大意
  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風雪夜歸圖。前兩句,寫詩人投宿山村時的所見所感。首句中“日暮”點明時間:傍晚。“蒼山遠”,是詩人風雪途中所見。青山遙遠迷蒙,暗示跋涉的艱辛,急于投宿的心情。下句“天寒白屋貧”點明投宿的地點。“天寒白屋貧”:主人家簡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顯得貧窮。“寒”“白”“貧”三字互相映襯,渲染貧寒、清白的氣氛,也反映了詩人獨特的感受。

  后兩句寫詩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門聞犬吠”,詩人進入茅屋已安頓就寢,忽從臥榻上聽到吠聲不止。“風雪夜歸人”,詩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風戴雪歸來了吧。這兩句從耳聞的角度落墨,給人展示一個犬吠人歸的場面。

  這首詩用極其凝煉的詩筆,描畫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風雪人歸為素材的寒山夜宿圖。詩是按投宿的順序寫下來的。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清貧生活的同情。

注釋
(1)芙蓉山主人:這里指作者投宿的人家。芙蓉山:地名,在今湖南省郴州市桂陽縣。
(2)蒼山:青山。
(3)白屋:這里說的是詩人投宿的貧苦人家的住所。通常房頂用白茅覆蓋、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
(4)犬吠:狗叫 。
(5)夜歸:晚上歸來。
(6)貧:清貧。

賞析

詩詞大意
  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風雪夜歸圖。前兩句,寫詩人投宿山村時的所見所感。首句中“日暮”點明時間:傍晚。“蒼山遠”,是詩人風雪途中所見。青山遙遠迷蒙,暗示跋涉的艱辛,急于投宿的心情。下句“天寒白屋貧”點明投宿的地點。“天寒白屋貧”:主人家簡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顯得貧窮。“寒”“白”“貧”三字互相映襯,渲染貧寒、清白的氣氛,也反映了詩人獨特的感受。

  后兩句寫詩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門聞犬吠”,詩人進入茅屋已安頓就寢,忽從臥榻上聽到吠聲不止。“風雪夜歸人”,詩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風戴雪歸來了吧。這兩句從耳聞的角度落墨,給人展示一個犬吠人歸的場面。

  這首詩用極其凝煉的詩筆,描畫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風雪人歸為素材的寒山夜宿圖。詩是按投宿的順序寫下來的。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清貧生活的同情。

反客為主
  唐代詩人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詩可謂廣為流傳,家喻戶曉,其中最后一句“風雪夜歸人”甚至為劇作家借用為劇名,遂使此詩在當代更為著名。然而對此詩的理解,竊以為問題頗大,通常的講析很難令人信服。

  主要問題是兩個,一是標題,前面“逢雪宿芙蓉山”六字似已申足詩題,何以還要加上“主人”兩字?于是有人以為此乃衍文,“主人”兩字應該刪去;二是“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一聯,諸多賞析者都展開神思,想象為:詩人夜宿于芙蓉山某農戶家,夜聞農家主人雪夜歸來,犬吠人答,所謂:“這些聲音交織成一片,盡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內,未曾目睹,但從這一片嘈雜的聲音足以構想出一幅風雪人歸的畫面。”(《唐詩鑒賞辭典》406頁) 此詩不但運用了“反客為主”——出奇制勝的藝術構思,而且還采用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藝術技巧。由此可見,劉長卿的這首小詩,上聯寫貶謫中的投宿,重在客觀描寫,下聯寫投宿時的感受,重在主觀抒發,自然婉轉,一氣呵成。在表現形式上則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音律上也如彈丸圓美流轉,自有其美,并不存在所謂脈絡的跳躍。詩雖全用賦體,然仍意在言外,啟人深思。至此,標題中“主人”兩字所特含的暗示意味,也就不言而喻,迎刃而解了,這個芙蓉山“主人”,不是別人,正是詩人之自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