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興

朝代:唐代詩人:杜甫
同類型的詩文:懷念親人

原文

驥子好男兒,前年學語時。
問知人客姓,誦得老夫詩。
世亂憐渠小,家貧仰母慈。
鹿門攜不遂,雁足系難期。
天地軍麾滿,山河戰角悲。
儻歸免相失,見日敢辭遲。

賞析

  公元756年5月,安祿山叛軍來勢洶洶,潼關危在旦夕。杜甫至奉先(今陜西蒲城)攜家北上避難,寄居鄜州(今陜西富縣)羌村。7月,唐肅宗即位于靈武(今屬寧夏),杜甫只身前往,中途為叛軍所俘,押至長安,從此與家人天各一方。這首《遣興》大概作于被俘之后。

  此詩的懷念對象是兒子,慈愛之情溢乎全篇。這是一首排律(俗稱長律),中間四聯全是對仗。全詩可分三層:前兩聯回憶過去,寫驥子兩三歲時穎悟過人;中間兩聯寫驥子此時的遭遇,因逢“世亂”,居無定所,又值父親外出,音信全無,只能仰賴母親的愛撫;最后兩聯寫詩人想跟家人團聚的急切心情。這首詩先寫過去是有深刻用意的。按作詩的時間來推算,驥子“學語時”當為公元755年,戰亂還沒有發生,可是誰也沒有料想到就在這年的11月安祿山發動叛亂,戰爭波及廣大地區,使千萬個家庭流離失所。詩人先寫驥子在先前的穎悟的表現,再寫他在戰爭中的遭遇,就更能引起讀者的同情。此外,從“憐渠小”“仰母慈”諸語中還能看出詩人因未能盡到自己的責任而深感內疚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