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遠

朝代:唐代詩人:杜甫
同類型的詩文:離別孤獨

原文

帶甲滿天地,胡為君遠行!
親朋盡一哭,鞍馬去孤城。
草木歲月晚,關河霜雪清。
別離已昨日,因見古人情。

賞析

  杜甫于公元759年(乾元二年)離秦州,此時“不言所送,蓋自送”(浦起龍)之作。

  首句以提問開篇。“帶甲”,全副武裝的戰士,“滿天地”意即遍地皆兵。此詩開頭就以新穎的語言,矯健的筆力,引起讀者注意。

  次句“君”為詩人自指。作者向自己發問:兵荒馬亂之際,為何在這樣的時刻“遠行”?

  “親朋”二句寫啟程時情景。親友同聲痛哭,因為正值離亂,不知此后能否重逢。而詩人則無言地跨上“鞍馬”,他實際上也是含著眼淚,告別孤城秦州遠去的。一邊有聲的痛哭,一邊無聲的飲泣,悲凄之狀如在眼前。

  “草木”二句點出遠行的時間和征途的感受。“草木”零落,時入歲暮。“霜雪”飄灑,關河冷清。這是辭別親友后途中景致。此聯“歲月”二字本當用平,詩人出于內容上的考慮,突破聲律常格,上句全用仄,下句四字用平。用拗峭的語言,描繪寒冬的旅程,成為杜甫五律中以入代平的一個詩例,有其值得借鑒之處。

  “別離”二句回憶親朋相送的情誼。與親朋“別離”雖“已”成“昨日”,由于感念難忘,仿佛就在今天。由此可“見”,“古人”殷殷惜別,是有深“情”厚意的。這里字面上在說“古人”,實指今日之世態炎涼,人情淡薄。

  詩以“送遠”為題,但從后四句看,“當是就道后作”。這樣,前四句應是“從道中追寫起身時之情事”。(浦起龍)沈德潛極贊此詩開頭是“何等起手”,浦起龍更用“感慨悲歌”四字盛譽前四句。

  杜甫在戰火紛飛的時刻,離秦州,入蜀道,卻并無一個明確的目的。離別時雖然親朋同聲“一哭”,卻無人以詩相送,情景是頗為凄涼的。為了自壯“行色”,他“就道”后補寫了這首名作。這與他天寶十四年“免河西尉,為右衛率府兵曹”時所寫《官定后戲贈》,很有點相似。不同的是,那首詩作于安史之亂前夕,純出于游“戲”筆墨,而且“微祿”“耽酒”,“圣朝”“狂歌”,還可為“故山歸興”,“向風”“回首”。而這首詩則寫于安史亂中,“帶甲滿天地”的時刻。“鞍馬”入蜀,茫茫前路,還不知依“托”何人,根本沒有以筆墨為游“戲”的閑情。回味“昨日”告別場景,想“見”“古人”惜別“情”意,無怪乎要“感慨悲歌”,放聲長吟了。

  本詩歌運用了白描手法將濃濃的離別情寫的入木三分,用濃濃的情誼來襯托塵世的悲涼和離別的那份無奈孤寂的心境。對社會當時的衰敗景象看的非常透徹,對人情冷漠的無限感慨。用“歲月晚”,“霜雪清”將詩歌的基調定的非常幽靜,清雅。同時,凸顯了世人獨有那份對生活的熱愛和關注。

參考資料:

1、 《唐詩鑒賞辭典補編》.四川文藝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267-26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