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亭賦得折楊柳二首

朝代:唐代詩人:李商隱
同類型的詩文:送別

原文

暫憑尊酒送無憀,莫損愁眉與細腰。
人世死前唯有別,春風爭擬惜長條。

含煙惹霧每依依,萬緒千條拂落暉。
為報行人休折盡,半留相送半迎歸。

譯文

暫且借著這杯酒遣散無聊,不要損壞了你的愁眉與細腰。
人世間除了死亡沒有比得上離別更痛苦了,春風不因為愛惜柳枝而不讓離苦之人去攀著。

籠罩在煙霧中的茂密的柳條,每枝都依依不舍,萬千枝條在日暮里拂走斜陽。
為了告訴行人不要為情折盡枝條,柳條送走行人也歡迎來客。

注釋
⑴離亭:離別的釋亭,即釋站,是離別處。賦得折楊柳:賦詩來詠折柳送別。《折楊柳》是曲子名。
⑵送:遣散。無憀(liáo):即無聊,無所依賴,指愁苦。
⑶愁眉與細腰:柳葉比眉,柳枝的柔軟比腰,有雙關意。
⑷爭擬:怎擬,即不擬,即為了惜別,不想愛惜柳條。
⑸含煙惹霧:籠罩在煙霧中的茂密的柳條。依依:狀戀戀不舍。

參考資料:

1、 李商隱 著 周振甫 注 .李商隱選集 :江蘇教育出版社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 ,2006 :299-301 .
2、 劉學鍇 李翰 .李商隱詩選評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192-193 .
3、 李商隱 著 黃世中 選注 .李商隱詩選 :中華書局 ,2006 :178-180 .

賞析

  這兩首詩與杜牧《贈別》主題相同,即和心愛的姑娘分別時的離別之作,但寫法各別。離亭指分別時所在之地,亭即驛站。賦得某某,是古人詩題中的習慣用語,即為某物或某事而作詩之意。詩人在即將分別的驛站之中,寫詩來詠嘆折柳送別這一由來已久但仍然吸引人的風俗,以表達惜別之情。

  第一首起句寫雙方當時的心緒。彼此相愛,卻活生生地拆散了,當然感到無聊,但又勢在必別,無可奈何,所以只好暫時憑借杯酒,以驅散離愁別緒。次句寫行者對居者的安慰:“既然事已至此,不能挽回,那又有什么辦法呢?所希望于你的,就是好好保重身體。你本來已是眉愁腰細的了,哪里還再經得起損傷?”這句先作一反跌,使得情緒放松一下,正是為了下半首把它更緊張起來。第三句是一句驚心動魄的話。除了死亡,沒有什么比分別更令人痛苦。這句話是判斷,是議論,然而又是沉痛的抒情。第四句緊承第三句,針對第二句。既然如此,即使春風有情,不能因為愛惜長長的柳條,而不讓那些滿懷著“人世死前惟有別”的痛苦的人們去盡量攀折。這一句的“惜”字,與第二句的“損”字互相呼照。因為愁眉細腰,既是正面形容這位姑娘,又與楊柳雙關,以柳葉比美女之眉,柳身比美女之腰,乃是古典詩歌中的傳統比喻。莫損也有莫折之意在內。

  第二首四句一氣直下,又與前首寫法不同。前半描寫楊柳風姿可愛,無論在煙霧之中,還是在夕陽之下,都是千枝萬縷,依依有情。而楊柳既如此多情,它就不會只管送走行人,而不管迎來歸客。送行誠可悲,而迎歸則可喜。因此,就又回到上一首的“莫損愁眉與細腰”那句雙關語。就人來說,去了,還是可能回來的,不必過于傷感以至于損了愁眉與細腰;就柳來說,既然管送人,也就得管迎人,不必將它一齊折掉。折掉一半,送人離去;留下一半,迎人歸來,則為更好。

參考資料:

1、 蕭滌非 .唐詩鑒賞辭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3 :1186-1187 .
2、 劉學鍇 李翰 .李商隱詩選評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192-1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