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題·八歲偷照鏡
原文
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學彈箏,銀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
十五泣春風,背面秋千下。
譯文
八歲小姑娘喜歡偷偷地照鏡子,已能把自己的眉毛畫成長眉了。
十歲到野外踏青,想象著荷花做自己的衣裙。
十二歲開始學彈箏,套在手指上的銀甲一直沒脫下來。
十四歲時,要避免見到男性,連最親的人也不能見,這時她可能在猜想何時出嫁吧。
十五歲時,她背對著秋千,在春風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
⑴偷:指羞澀,怕人看見。
⑵長眉:古以纖長之眉為美,《古今注》:“魏宮人好畫長眉。”
⑶踏青:《月令粹編》引《秦中歲時記》:“上巳賜宴曲江,都人士于江頭禊飲,踐踏青草,謂之踏青履。”
⑷芙蓉:荷花。《離騷》:“集芙蓉以為裳。”裙衩:下端開口的衣裙。
⑸箏(zhēng):樂器,十三弦。
⑹銀甲:銀制假指甲,彈箏用具。
⑺六親:本指最親密的親屬,這里指男性親屬。
⑻懸知:猜想。
⑼泣春風:在春風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
⑽背面:背著女伴。秋千下:女伴在高興地打秋千。
⑾招邀:邀請。
⑿裛(yì):沾濕。
⒀風蝶:風中之蝶。嬌饒:柔美嫵媚。
⒁不自聊:不能自行排遣,煩悶無聊。
參考資料:
賞析
這首詩以少女懷春之幽怨苦悶,喻少年才士渴求仕進遇合之心情。這位少女八歲猶存愛美之心。古以長眉為美,所謂“青黛點眉眉細長”,猶為唐人入時裝扮。十歲時就有了高潔的情操,郊外春游,知道縫綴荷花制成下裳。作者化用了屈原《離騷》語句:“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即是說,裁剪荷葉制成綠色的上衣,縫綴荷花再把它制成下裳。沒有人了解我也毫不在乎,只要我內心情感確實芬芳。十二歲學藝刻苦,學彈秦箏,所用的銀爪從不曾取下。十四歲懷春羞澀,藏于深閣,回避關系最親的男性戚屬,“懸知”,表現了女子半是希望半是擔憂的待嫁心理。十五歲無處說相思,古時女子十五歲許嫁,詩中女主人公前途未卜,憂傷煩悶,又無處說相思,更無心為秋千之戲,這還不夠,作者善作情語,讓少女獨自對面春風而泣,何等情思。
從此詩的描述看,這位詩中的姑娘也許是詩人初戀對象,因為只有青梅竹馬的異性,才可能有如此近距離的觀察,才寫得出如此動人心弦的詩。可惜父母未能如其愿,姑娘在“泣春風”,也是詩人在嘆息。“十五泣春風”正是寫出了詩人與姑娘的這段戀愛,沒有結果,從此要勞燕分飛,天各一方了。
有專家研究此詩是自喻少負才華、渴望參與社會政治生活而又憂慮前途,證據是詩人在《樊南甲集序》中曾自稱:“樊南生十六能著《才論》、《圣論》,以古文出諸公間。”近人韋然超認為,這是詩人在十六歲時因初戀對象之父母未能同意他們這段婚姻,而寫下的這首詩,不能明題,故稱“無題”。而且在其后的眾多“無題”詩中有相當數量還是在寫他的這段無果初戀。可見這位姑娘在詩人心中的地位,盡管此后詩人結婚生子,與夫人感情深篤,但這段初戀卻深深地埋藏心底,時時以“無題”作詩念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