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及楚人平
原文
外平不書,此何以書?大其平乎己也。何大其平乎己?莊王圍宋,軍有七日之糧爾!盡此不勝,將去而歸爾。于是使司馬子反乘堙而窺宋城。宋華元亦乘堙而出見之。司馬子反曰:“子之國何如?”華元曰:“憊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司馬子反曰:“嘻!甚矣,憊!雖然,吾聞之也,圍者柑馬而秣之,使肥者應客。是何子之情也?”華元曰:“吾聞之:君子見人之厄則矜之,小人見人之厄則幸之。吾見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司馬子反曰:“諾,勉之矣!吾軍亦有七日之糧爾!盡此不勝,將去而歸爾。”揖而去之。
反于莊王。莊王曰:“何如?”司馬子反曰:“憊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莊王曰:“嘻!甚矣,憊!雖然,吾今取此,然后而歸爾。”司馬子反曰:“不可。臣已告之矣,軍有七日之糧爾。”莊王怒曰:“吾使子往視之,子曷為告之?”司馬子反曰:“以區區之宋,猶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無乎?是以告之也。”莊王曰:“諾,舍而止。雖然,吾猶取此,然后歸爾。”司馬子反曰:“然則君請處于此,臣請歸爾。”莊王曰:“子去我而歸,吾孰與處于此?吾亦從子而歸爾。”引師而去之。故君子大其平乎己也。此皆大
夫也。其稱“人”何?貶。曷為貶?平者在下也。
外平不書:指魯宣公十二年,楚莊王攻破鄭國,鄭伯求降,莊王與他講和的事。《春秋》中沒有記載。外,魯國之外的國家。平,講和。書,記載。
大:贊揚。平乎己:主動講和。
莊王:即楚莊王。
司馬子反:楚國大夫,掌管軍政。乘:登。堙:小土山。華元:宋國大夫。
易子:交換兒子。析骸:劈開尸骨。
柑馬:給馬嘴銜木棍。秣:喂。
情:說真話。
厄:困難。矜:憐憫 。
反:同“返”,返回。
曷:為什么。
區區:很小。
舍而止:舊注說是筑舍安營駐扎”,與當時情況不合。
平者在下:講和的人處在下位。
賞析
本篇解釋《春秋》“宋人及楚人平”一句。這六字,有褒有貶。褒揚華元和子反兩位大夫以誠相待主動講和,減輕了宋楚兩國的戰禍。貶的是兩人超越君權自作主張,背著國君講和。此例一開,君權就危險了。文章反映了古代戰爭的殘酷,通篇全用對話口氣,重復之中又有變化,頗為傳神。文章在于揭示所謂“春秋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