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帝求賢詔
原文
蓋聞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齊桓,皆待賢人而成名。今天下賢者智能,豈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進?今吾以天之靈,賢士大夫,定有天下,以為一家。欲其長久,世世奉宗廟亡絕也。賢人已與我共平之矣,而不與吾共安利之,可乎?賢士大夫有肯從我游者,吾能尊顯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御史大夫昌下相國,相國酂侯下諸侯王,御史中執法下郡守,其有意稱明德者,必身勸,為之駕,遣詣相國府,署行義年,有而弗言,覺免。年老癃病,勿遣。
①蓋:發語詞。
②伯:通“霸”,諸侯的盟主。
③昌:指御史大夫周昌。
④下:向下傳達、
⑤意:思想。
⑥稱:符合。
⑦行:行為,作為。義:通“儀”,相貌。
⑧癃:駝背。
⑨特:只有。
⑩尊顯:使……尊貴顯赫。
⑩有而弗言,覺免:有賢才而郡守不報告,發覺后就罷免其官。
賞析
西漢建國初,漢高帝雖然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但他認為他的天下“于馬上得之”,厭惡甚至拒斥知識分子。陸賈反駁他說:“于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高帝遂有所悟,后來就頒布了這道《求賢詔》。文章開篇即以古代的賢王霸主自比,提出了他們成功的原因在于任用賢能。接著認為當今天下也有像古代一樣的賢才,還把天下的興衰治亂與賢才的能否進身致用聯系起來。最后,提出了自己的旨意:要求他的下屬官吏舉薦賢才,有而不薦的還要受到懲罰。于是他將自己經天緯地的鴻圖大略與招納賢才的實際行動結合了起來,表現了一代帝王的雄才大略。這篇文章從古代的有為帝王談起,引出了舉薦賢才的重要性;又由舉薦賢才聯系到治理天下,層層展開;最后提出了自己詔告天下舉賢任能的旨意,環環緊扣、不枝不蔓,寫得十分簡短而緊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