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麟解

朝代:唐代詩人:韓愈
同類型的詩文:古文觀止動物

原文

麟之為靈,昭昭也。詠于《詩》,書于《春秋》,雜出于傳記百家之書,雖婦人小子皆知其為祥也。

然麟之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其為形也不類,非若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則雖有麟,不可知其為麟也。

角者吾知其為牛,鬣者吾知其為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為犬豕豺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則其謂之不祥也亦宜。雖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為不祥也。

又曰:“麟之所以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則謂之不祥也亦宜。

譯文

  麟是象征靈異、祥瑞的動物,是顯而易見的。在《詩經》中被歌頌過,在《春秋》中也有記載,傳記百家之書也夾雜著記述。即使婦女兒童也知道它是吉祥之物。

  但是麟是野生動物,不被家庭所豢養,自然界也不常有。它的外形什么也不像,不像馬、牛、犬、豬、豺狼、麋鹿那樣。既然這樣,即使有麟,人們也不認識它是麟啊。

  有角的我知道它是牛,有鬃毛的我知道它是馬,犬豬豺狼麋鹿,我知道它們是犬豬豺狼麋鹿,只有麟沒法認得。不認得,那么人們說它不祥也就很自然了。雖然這樣,有麟出現,就必然有圣人在世謀政,麟是因為圣人才現形于世。圣人一定能認識麟。麟終究并非不祥之物啊。

  又聽說:麟之所以被稱作麟,是按照德而不是按照外形。假若麟自行出現,而沒有圣人在世能夠認得,那么說它不吉祥也是合適的。

注釋
①麟:麒麟(qí lín),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狀如鹿,牛尾,狼額,馬蹄,五彩腹。其性柔和,古人把它當作仁獸,作為吉祥的象征。
②靈:靈異,神奇之物。《禮記》曰:“麟、鳳、龜、龍,謂之四靈。”
③昭昭:明白。
④《詩》:即《詩經》,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其中就有《周南·麟之趾》篇。
⑤《春秋》:本為周代史書的通稱,到孔子根據魯史材料修成一部《春秋》時,這才變為專名,就是六經之一的《春秋經》,為我國最早的一部編年體斷代史。《史記》所謂《春秋》,實指《左傳》。《春秋》上有關于獲麟的記載。其實在《荀子》、《大戴禮記》、《史記》、《漢書》等古籍中,都提及麟。
⑥祥:祥瑞。
⑦畜(xù):飼養。
⑧恒有:常出現。
⑨類:相似。
⑩麋(mí):也叫“駝鹿”或“犴(hān)”。
?然則:既然如此。
?鬣(liè):馬頸上的長毛。
?果:確實,果然。

參考資料:

1、 陰法魯.古文觀止譯注 修訂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04:465
2、 (清)吳楚材,(清)吳調侯編.古文觀止新注:山東文藝出版社,2012.01:369
3、 (清)曾國藩編撰.曾氏雜抄 1:昆侖出版社,2002.08:178

賞析

公元前481年,魯人獵獲一麒麟而不識之,孔子為此反袂試面,同年,輟筆停修《春秋》。唐元和七年(812年),麟復現東川。韓愈著文闡發己見。

參考資料:

1、 (清)曾國藩編撰.曾氏雜抄 1:昆侖出版社,2002.08: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