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樞密韓太尉書
原文
轍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與游者,不過其鄰里鄉黨之人;所見不過數百里之間,無高山大野可登覽以自廣;百氏之書,雖無所不讀,然皆古人之陳跡,不足以激發其志氣。恐遂汩沒,故決然舍去,求天下奇聞壯觀,以知天地之廣大。過秦、漢之故都,恣觀終南、嵩、華之高,北顧黃河之奔流,慨然想見古之豪杰。至京師,仰觀天子宮闕之壯,與倉廩、府庫、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麗。見翰林歐陽公,聽其議論之宏辯,觀其容貌之秀偉,與其門人賢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無憂,四夷之所憚以不敢發,入則周公、召公,出則方叔、召虎。而轍也未之見焉。
且夫人之學也,不志其大,雖多而何為?轍之來也,于山見終南、嵩、華之高,于水見黃河之大且深,于人見歐陽公,而猶以為未見太尉也。故愿得觀賢人之光耀,聞一言以自壯,然后可以盡天下之大觀而無憾者矣。
轍年少,未能通習吏事。向之來,非有取于斗升之祿,偶然得之,非其所樂。然幸得賜歸待選,便得優游數年之間,將歸益治其文,且學為政。太尉茍以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執事:侍從。
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文章是由氣形成的,然而文章不能靠學來達到好,氣質卻可以靠加強修養得到它。
養:培養。
浩然之氣:正大剛直的氣質。
寬厚宏博:寬大厚重宏偉博大。
充:充滿。
稱:相稱,符合。
周覽:飽覽。
豪俊交游:豪杰來往。
疏蕩:灑脫而不拘束。
頗:很。
奇氣:奇特的氣概。
豈嘗:難道,曾經。
氣充乎其中:精神氣質充滿在他們的胸中。
而溢乎其貌:洋溢在他們的外表。
動乎其言:反映在他們的言辭里。
而見乎其文:表現在他們的文章中。
游:交往。
鄉黨:鄉里。
自廣:擴大自己的視野。
陳跡:陳舊的東西。
以:用來。
其:我。
治:研習。
遂汩沒:因而埋沒。
決然舍去:毅然離開。
求:探求。
奇聞壯觀:奇異的事物和宏偉的景象。
廣大:廣闊。
恣觀:盡情觀賞。
高:高峻。
顧:看到。
奔流:奔騰流瀉。
慨然想見:感慨的想到。
仰觀:瞻仰。
壯:壯麗。
倉廩:糧倉。
苑囿:獵苑。
富:富麗。
大:廣大。
巨麗:極其美好。
宏辯:宏偉善辯。
秀偉:秀美魁梧。
聚:聚集。
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無憂:憑借才能謀略天下第一全國人依靠他可以無憂無慮。
四夷之所憚以不敢發:四方夷人害怕你才不敢作亂。
而:可是。
焉:啊。
不志其大,雖多而何為:沒有立下大志,即使學得多又有什么用。
大:浩大。
深:深遠。
而猶以為未見太尉也:卻還是因為沒有見到太尉(感到遺憾)。
觀:看到。
光耀:風采。
聞一言以自壯:聽到你的一句話來激勵自己。
盡:看盡。
大觀:雄偉景象。
通習吏事:通曉官吏的業務。
向:先前。
斗升之祿:微薄的俸祿。
賜歸待選:朝廷允許回鄉等待朝廷的選拔。
優游:從容閑暇。
益治:更加研究。
且學為政:并且學習治理政務。
茍:如果。
辱教之:屈尊教導我。
幸:幸運。
賞析
公元1056年,蘇軾、蘇轍兄弟隨父親去京師,在京城得到了當時文壇盟主歐陽修的賞識。第二年,蘇軾、蘇轍兄弟高中進士,“三蘇”之名遂享譽天下。蘇轍在高中進士后給當時的樞密使韓琦寫了一封信,這就是《上樞密韓太尉書》。 關于本文的主題,比較普遍的看法是蘇轍想通過這封書信拜見韓太尉。蘇家并非世族大家,蘇氏父子三人出蜀進京,雖然兄弟二人同科進士,一時榮耀無比,但在朝中卻是人不生地不熟,無人提攜扶幫,日后的路也并不好走。何況宋時進士已是多如牛毛,雖然蘇軾在禮部的考試中一鳴驚人,但蘇轍卻仍是籍籍無名。當時文有歐陽修,武有韓琦,能獲得兩人的支持和幫助是蘇軾兄弟在政壇站穩腳的基礎。蘇軾已經因為一篇文章讓歐陽修贊不絕口,收為弟子,蘇轍就只能韓琦這方面打開通口了。時韓琦任樞密使,可謂位尊權重。蘇轍想通過這封信來打動韓琦,從而得到他的接見和賞識。
有的解釋說,原來,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蘇轍與其兄蘇軾試禮部中第,后又參加制科考試,因直言時政得失,得罪當道,故被列為下等,授商州軍事推官,他嫌位卑官小,辭職不去。由此才寫這篇文章討好韓琦,希望獲得上位。這是非常荒謬的!蘇轍與蘇軾參加制科考試是在1061年,是在守完母喪再返回汴京后,此時的蘇轍已經二十二歲,而并非文中所寫的“轍生十有九年”,蘇轍寫這封信明確無誤的是在高中進士后。
中進士雖然榮耀,但是只是進入仕途的初始,日后的路還長得很。進士的名次也不能決定日后成就的高低,要取得朝廷的重視,就必須有得力的人推薦,這樣,新科進士逐一拜見朝中顯要,展示才華,而朝中顯要也是十分愿意與這些新科進士結交,提攜后進。這本是慣例,不足為奇。某些人認為蘇轍這是刻意奉承討好韓琦,卻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蘇轍寫此文的主要目的并非與韓琦討論怎么“作文”,因為韓琦不是歐陽修,韓琦不是文人,也不熱衷于“作文”。蘇轍此文的目的只是兜售自己的作文觀點“文氣說”,以充分展示自己的“作文”才華。“文氣說”屬于純粹的原創性觀點,在當時也算是頗為獨樹一幟的,讀之自然令人耳目一新,想必韓琦讀了立即就把這封信從無數的拜謁信件中挑出,對這個年僅十九的少年刮目相看。蘇轍兜售自己的目的也就完成了。
至于其中某些對韓琦贊美的話,也并不為過,韓琦屹立四朝,確實為國之柱石,蘇轍作為一個剛剛考上進士的后輩,自然對之仰之彌高。何況,即使一般的后輩對長輩寫信,也會寫些恭敬贊美的話,讓他開懷吧?蘇轍此文本來就是為了展示自己的才華,以獲得韓琦的提攜。如果不寫贊美的話,難道還寫罵人的話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