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天臺陳庭學序
原文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萬里,陸有劍閣棧道之險,水有瞿塘、滟滪之虞。跨馬行,則篁竹間山高者,累旬日不見其巔際。臨上而俯視,絕壑萬仞,杳莫測其所窮,肝膽為之悼栗。水行,則江石悍利,波惡渦詭,舟一失勢尺寸,輒糜碎土沉,下飽魚鱉。其難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縱游無所得;非壯強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臺陳君庭學,能為詩,由中書左司掾,屢從大將北征,有勞,擢四川都指揮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揚子云、司馬相如、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戰攻駐守之跡,詩人文士游眺飲射賦詠歌呼之所,庭學無不歷覽。既覽必發為詩,以紀其景物時世之變,于是其詩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歸,會予于京師;其氣愈充,其語愈壯,其志意愈高;蓋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時,嘗有志于出游天下,顧以學未成而不暇。及年壯方可出,而四方兵起,無所投足。逮今圣主興而宇內定,極海之際,合為一家,而予齒益加耄矣。欲如庭學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聞古之賢士,若顏回、原憲,皆坐守陋室,蓬蒿沒戶,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無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學其試歸而求焉?茍有所得,則以告予,予將不一愧而已也!
1揚子云,即揚雄,西漢著名文學家、哲學家
2司馬相如,西漢著名文學家
3諸葛武侯,即諸葛亮
4顏回,即顏淵;原憲,即子思。二人都是孔子的學生。
5糜碎:粉碎。
6虞:憂慮
7栗:顫抖
8詭:指怪異的旋流
9嗜:愛好
10擢:提升,提拔
11眺:游覽
12侈:大,多
13耄:老
14得無:莫非
15工:精巧,精致
16恨:遺憾
17杳:幽深
18旬日:十日
19累:連續
20顧:只是,只不過。表輕微轉折。
21逮:等到
22齒:年齡
23沉:像……沉下去
24巔際:山頂盡頭
25尚:還,尚且
26歷:逐
27縱:即使
28宇內:天下
賞析
本文是一篇贈序。贈序的通常寫法,多以對所贈人物進行勸勉為主。宋濂在這篇贈序中也有這方面的內容,但更多的是稱道游覽名山大川對寫作上的裨益,并熱情地希望陳庭學要重視提高個人的修養。全文充分表現了作者對后輩的殷切希望,真情厚誼溢于言表。
宋濂一生大部分時間生活于元末,入明后,他已是將近六旬的老人了。當時他雖地位顯赫,但性喜獎掖后進,從不以長者自居。他在晚年寫過不少贈序,以本文和另一篇《送東陽馬生序》最為著名。
文章的開頭便緊密地結合了陳庭學的生活實際。由于他是從川蜀來到南京的,宋濂便肯定他“其氣愈充,其語愈壯,其志意愈高”,說明山水確實有助于人的發展。在第三段中,作者不無遺憾地回顧了自己的一生,由于種種原因,沒法像陳庭學那樣游覽川蜀,這一段還是緊扣前文的。令人稱奇的是,在第四段中作者提出了一種新的見解,即“坐守陋室”也照樣可以修身養性。這其實是對陳庭學提出了勸誡:不要把游覽名山大川當作提高自己的唯一途徑。
本文中關于川蜀的地理環境與人文環境的介紹也是值得我們注意的。作者在介紹地理環境時著重描摹一個“險”字。當然,這里面不乏作者的想象成分,但更多的是從李白的著名詩篇《蜀道難》中衍化而來。寫川蜀的險途,是為了詮釋“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在介紹人文環境時,作者列舉了與川蜀有關的揚雄司馬相如、諸葛亮,則又是為了詮釋“非材有文者,縱游無所得”。通篇前后呼應,渾然一體,堪稱無懈可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