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
原文
花非花,霧非霧。
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幾多時?
去似朝云無覓處。
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幾多時?
去似朝云無覓處。
譯文
說它是花不是花,說它是霧嗎不是霧。
半夜時到來,天明時離去。
來時仿佛短暫而美好的春夢?
離去時又像清晨的云彩無處尋覓。
(1)花非花:《花非花》之成為詞牌始于此詩。前四句都是三言,由七言絕句的前兩句折腰而成。后兩句仍為七言,有明顯痕跡,表明是從七言絕句演變而來,用首句“花非花”為調名。
(2)來如:來時。
(3)幾多時:短暫美好的。
(4)去似:去了以后,如早晨飄散的云彩,無處尋覓。
(5)朝(zhāo)云:此借用楚襄王夢巫山神女之典故。宋玉《高唐賦》序: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
參考資料:
1、
李濟洲 .全唐詩佳句賞析 :太白文藝出版社 ,1999年 .
2、
中國文學網(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主辦) [引用日期2012-06-20] .
3、
白居易《花非花》試釋:黃鉞 - 《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年01期
4、
白居易《花非花》再辨:謝虹光 - 《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
5、
白居易的《花非花》:文青 - 《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3年04期
6、
吳功正;琵琶聲聲 激越動人——談《琵琶行》的藝術特色[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0年02期
7、
花非花:麥子 - 《文苑(經典美文)》,2009年10期
賞析
白居易既然號香山居士,所謂居士,是在家修菩提果,行菩薩道之人,古此詞又不得不從白居易的身份考慮。
花非花:其實說的是自然界的真實狀況,是對作者修行證悟的最好說明。也就是說花的長成,并不是因為人們給他們命名為花而長成。就像你的名字,并不可代表你這個人。而是人為的一種稱呼。而這種行為在修道之中,被稱為污染了人心。
霧非霧:同上。前一個霧如果指的是“霧”這個自然現象,那么顯然不是“霧”這個大家所認為的漢字。
來如春夢幾多時:所以下面這句正好點名了作者的心思。對人生如夢幻泡影,如霧亦如電的感慨。更是作者在體悟到人生,明白了花非花,霧非霧這個道理之后,對自己的“之前”,以及對仍未明白的人的一種感慨。
去似朝云無覓處:同上。人來人往,人生苦短,命運多舛。你的今天是手足俱全的人,死了之后,就是一堆骨灰。這就是作者體悟到的世事無常。一切色相皆是空的感悟啊。一顆真心,誰能解?來如春夢兮去似朝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