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淮城感興

朝代:宋代詩人:張紹文
同類型的詩文:對月抒懷抱負

原文

舉杯呼月,問神京何在,淮山隱隱。撫劍頻看勛業事,惟有孤忠挺挺。宮闕腥膻,衣冠淪沒,天地憑誰整。一枰棋壞,救時著數宜緊。
雖是幕府文書,玉關烽火,暫送平安信。滿地干戈猶未戢,畢竟中原誰定。便欲凌空,飄然直上,拂拭山河影。倚風長嘯,夜深霜露凄冷。

賞析

  《酹江月》即《念奴嬌》,音節高亢滿懷激情,適宜抒寫豪邁悲壯和惆悵的感情。圍繞重整河山的政治抱負,開篇三個問句,落筆不凡。作者舉杯高聲問高懸的明月,“神京何在?”問月的舉動本身已充分表現了作者無人傾訴的壓抑的心情,神京指北宋故都汴京,自徽、欽被俘死在異域之后,多年來和戰紛紜,至今仍是故土久違。在高問“神京何在”這種高亢激昂的句子之后接上“淮山隱隱”,凄涼迷惘之情,深寓于凄迷之景。“撫劍頻看勛業事,惟有孤忠挺挺”。用“頻看”與“惟有”突出問題的嚴重性及作者的急迫心情。詞的第一小段就表現出了語氣急促和詞意的起伏跌宕,自汴京失守后中原故土衣冠文物蕩然無存,面對占領者肆意搶奪與殘暴行經,作者悲憤填膺,發出大義凜然的一聲高問:“天地憑誰整?”此句一出,詞的意境升高,作者的這個“誰”,是包括自己在內的千千萬萬愛國志士。作者清醒地認識到時局敗壞,危機四伏,大有一發而不可收拾之勢。所以,他大聲疾呼:“一枰棋壞,救時著數宜緊。”將岌岌可危的時局比作形勢不妙的棋局。人們知道,棋局不好,必須出“手筋”,出“勝負手”,絲毫不容懈怠。這一比喻極為鮮明逼真生動,是對當朝者茍且偷安,醉生夢死的當頭斥責。

  詞的上片用“問神京何在?”“天地憑誰整?”將政治形勢與面臨的任務擺出,并以救棋局為例生動地說明應采取補救措施。下片則針對現狀中存在的問題,發出第三問:“畢竟中原誰定?”同時,表明自己的態度與痛苦、愁悶之情。“幕府文書”,指前方軍事長官所發出的公文:“玉關烽火”,代指前線軍中的消息。現在雖都“暫送平安信”,前方暫告平安無事,但戰亂未停,占事未休,蒙古人正在窺伺江南,這種平靜安寧只是一種假象,是火山爆發前的安寧。然而,當朝權貴不理睬收復失地的主張,不招用抗戰人才,卻在壓抑民氣,因此,作者在“滿地干戈猶未戢”之后發出“畢竟中原誰定”之問,其聲頗帶悲涼氣氛,表現了一個愛國者為國家生死存亡的憂愁,同時,也暗含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感。表面上,“畢竟中原誰定”一句與上片的“天地憑誰整”文義略同,但這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在“天地憑誰整”基礎上的詞意遞進,同時加深思想感情。“便欲凌空,飄然直上,拂拭山河影”。這里作者借拂拭月亮表現澄清中原和重整河山的強烈愿望。“倚風長嘯,夜深霜露凄冷”為最后兩句,改換角度,表現作者憤激滿胸的情懷。盡管作者幻想“飄然直上”,去掃除黑暗,但無法擺脫污濁可憎的現實的約束。由于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不可調和,不禁使人抑郁難耐,迸發的感情受到壓抑,于是“倚風長嘯”,傾吐悲憤怨氣。“夜深霜露凄緊”則透露出嚴酷的時代氛圍。結尾仍是扣人心弦發人深省的。

  這首詞以詞格來寫政事,以設問句提出問題,以比喻句闡明問題,文字樸素,不崇雕琢,但卻簡潔明快,氣韻豪邁飄逸。詞的寫作,作者不采用大起大落的筆勢,而是以回旋往復的曲調來表現抑揚相錯的情感,節奏舒緩卻意味雋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