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注音:ㄆㄧㄥˊ ㄧˋ ㄐㄧㄣˋ ㄖㄣˊ
成語簡拼:pyjr
成語解釋:平易:原指道路平坦寬廣;後比喻態度平和;沒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淺出;簡單易懂。
成語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魯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歸之。”
成語簡體:平易近人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褒義成語
成語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受詞;含褒義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成語
成語正音:人,不能讀作「yín」。
成語辨形:近,不能寫「進」。
成語例子:凡昌黎(韓愈)與東野(孟郊)聯句,必字字爭勝,與他人聯句,則平易近人。 (清 趙翼《甌北詩話》卷三)
英語翻譯:be simple and easy to approach
日文翻譯:やさしくて近付きやすい
俄文翻譯:простой и доступный
其他語言:<德>zugǎnglich <entgegenkommend><法>d'un abord facile <être affable et accessible>
成語謎語:伴
成語歇後語: 西周初,周公旦的兒子伯禽封於魯,太公望(姜子牙)封於齊,周公仍在朝攝政輔佐周成王。三年後,伯禽入朝向周公報告政務,周公說:「為什麼來得這麼晚?」伯禽說:「我變革禮俗,費力不小。例如服喪,必得服滿三年方得去除。」而太公到齊之後,五個月就去報告政務,周公說:「為什麼來得這麼快?」太公說:「我大大簡化了君臣禮儀,一切依從通俗簡易。」太公後來聽說了伯禽匯報政事的情況,長嘆說:「魯國後世必定會北面臣服於齊國。政治如果不簡要平易,民眾就不願意接近。平易近民,民眾才會歸來。」所以「平易近人< /strong>」本指政治的通俗簡易。
可是到了唐朝,為避唐太宗-李世民諱,凡言“民”處皆改為“人”,此語也不例外。如白居易《策林》十二引用這句話時就改成了「平易近人」。這樣一改,意思也就變了,從指政治變成指為人處世的態度,有時也指文章風格淺顯易懂。
相關漢字解釋:平字解釋、 易字解釋、 近字解釋、 人字解釋、
第 1 个字是 '平' 的成语:平分秋色、 平原十日飲、 平原易野、 平原督郵、 平地一聲雷、 平地樓台、 平地波瀾、 平地生波、 平地登雲、 平地起孤丁、
第 2 个字是 '易' 的成语:易俗移風、 易口以食、 易同反掌、 易地則皆然、 易地皆然、 易地而處、 易如反掌、 易如拾芥、 易如破竹、 易如翻掌、
第 3 个字是 '近' 的成语:近交遠攻、 近在咫尺、 近在眉睫、 近悅遠來、 近朱者赤、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近水樓台、 近水樓台先得月、 近火先焦、 近親繁殖、
第 4 个字是 '人' 的成语:人一己百、 人丁興旺、 人不人,鬼不鬼、 人不可貌相、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人不知,鬼不覺、 人不聊生、 人不自安、
網路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