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焚書坑儒」的解釋
焚書坑儒(拼音:fén shū kēng rú)
網路解釋:
  1. 焚書坑儒(歷史事件)
    1. 焚書坑儒,又稱“焚詩書,坑術士(一說述士,即儒生)”,西漢之後稱“焚書坑儒」。秦始皇在西元前213年及西元前212年焚毀書籍、坑殺「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
    2. 「焚書坑儒」一詞出處《史記·卷121·儒林列傳》的說法是「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常被「坑儒」觀點引做證據的是《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秦始皇長子扶蘇的話(“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西漢末孔安國(孔子10世孫)《〈尚書〉序》亦言:“及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士逃難解散。”西漢劉向《戰國策》:「任刑罰以為治,信小術以為。遂燔燒詩書,坑殺儒士」。
    3. 同時秦始皇焚書並未焚燒醫學、農牧等技術實用書籍。
  2. 焚書坑儒(成語典故)
    1. 焚書坑儒,又稱「焚詩書,坑術士(一說述士,即儒生)”,西漢之後稱“焚書坑儒”。秦始皇在西元前213年和西元前212年焚毀書籍、坑殺「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