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上智下愚」的解釋
上智下愚(拼音:shàng zhì xià yú)
網路解釋:
  1. 上智下愚
    1. 上智下愚是指孔子根據人的智力發展程度對於智力類型的劃分。 《論語·雍也》:「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陽貨》:「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即人的智力水平可以分為「上智」、「中人」與「下愚」三種。後代學者對孔子的智力類型作了不同方向的發揮,董仲舒的「性三品」論,從人性的角度認為上智、下愚的本性不可改變,中人之性才可上可下;程頤從才智的角度作了引申。王符從三種智力類型的分佈進行闡述:「上智與下愚之民少,而中庸之民眾。」(《潛夫論·德化》)北宋邢爵不僅肯定這三種智力類型,而且還主張把三種類型各區分為上、中、下三等,總共九等。 (《論語正義》)明王守仁在回答弟子關於三種智力類型的教育方法時說:「不是聖人終不與語。聖人的心,憂不得人人都做聖人,只是人的資質不同,施教不可躐等;中人以下的人,便與他說性命,他也不省得,也須漫漫琢磨他起來。」(《答黃勉之問》)肯定「上智」、「中人」、「下愚」的差異由人的資質不同所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