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注音:ㄐㄩㄝˊ ㄖㄣˊ ㄑㄧˋ ㄧˋ
成語簡拼:jrqy
成語解釋:絕、棄:放棄。指放棄世俗倡導的仁義,回復到人的本性。這是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
成語出處:《老子》第十九章:“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德。”
成語簡體:绝仁弃义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指無為而治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絕字解釋、 仁字解釋、 棄字解釋、 義字解釋、
第 1 个字是 '絕' 的成语:絕不如線、 絕不護短、 絕不輕饒、 絕世佳人、 絕世出塵、 絕世無倫、 絕世無雙、 絕世獨立、 絕世超倫、 絕人事、
第 2 个字是 '仁' 的成语:仁人君子、 仁人義士、 仁人誌士、 仁同一視、 仁心仁聞、 仁心仁術、 仁柔寡斷、 仁民愛物、 仁漿義粟、 仁義之兵、
第 3 个字是 '棄' 的成语:棄之可惜、 棄之可惜,食之無味、 棄之如敝屐、 棄之度外、 棄之敝屣、 棄俗出家、 棄信忘義、 棄信違義、 棄偽從真、 棄公營私、
第 4 个字是 '義' 的成语:義不主財,慈不主兵、 義不反顧、 義不取容、 義不容辭、 義不生財、 義不辭難、 義刑義殺、 義夫節婦、 義山恩海、 義形於色、
網路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