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注音:ㄨˊ ㄣㄥˊ ㄨㄟˊ ㄧˋ
成語簡拼:wnwy
成語解釋:役:役使。簡直連供給他們役使都不配。自謙才幹遠不能和別人相比。
成語出處:《左傳·成公二年》:“此城濮之賦也。有先君之明與先大夫之肅,故捷。克於先大夫,無能為役。”
成語簡體:无能为役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謂語;用於自謙
成語結構:緊縮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成語
成語例子:清·沈德潛《說詩晬語》上卷:“少陵出而瑰奇鴻麗,後此無能。”
成語歇後語: 春秋時期,有一年齊項公派兵攻打魯國,包圍了魯國北部邊垂的小城龍地。齊公頃有寵信的將領,名叫盧蒲就魁(kuí),想爭奪戰功,就首先去攻擊龍地的城門,但龍地的守兵很英勇,經過一番廝殺(sī shā) ,把他抓住了。齊公頃非常著急,趕緊派人送信說:「你們別殺盧蒲就魁,我答應不進入龍地,願意與你們講和。」可是龍地的將士們不聽,將盧蒲就魁殺死,並且把屍首擺在城牆上,讓城外的齊軍觀看。為此齊公頃公十分氣憤,他親自擊鼓督戰,齊軍拼死作戰,爬上城牆,只用三天時間就攻入龍地,接著又佔領了巢丘。衛國同魯國比較友好,衛侯眼見魯國遭到侵犯,就派孫良夫、石稷(jì)等領兵前去援救。衛軍在路上與齊軍相遇。石稷看到齊軍很強大,心裡害怕,打算撤兵回去,但孫良夫不同意。衛軍與齊軍交戰不久,便敗下陣來。石稷憂慮地說:「再打下去恐怕有全軍覆滅的危險。如果損失了軍隊,回去無法向國君報告。請孫先生先帶軍隊撤退,您是衛國的卿土,一旦有所損傷,是我們衛國的恥辱,我先抵抗一陣。」孫良夫撤退了,齊軍卻咬住不放,幸而新築人仲叔於奚(xī)阻止了齊軍,救出了孫良夫,使他免於遭災。
孫良夫得救後,不肯罷休。他跑到晉國請求救兵。正巧魯國也派大夫臧孫許來求救晉侯。當時晉國的中軍指揮官是克,他掌握著晉的朝政。克本來就與齊公頃公有怨仇,他向晉景公請求率兵去援救魯國和衛國。晉景公同意,說:「就用700輛戰車的兵力吧!」可是,克嫌戰車數量太少,請求晉侯再多派一些。他對晉景公說:「700輛戰車,這是從前晉文公時候'城濮(pú)之戰'的戰車數目。那是因為有晉文公那樣的英明國君,還有像先軒( zhěn )、狐偃(hú yǎn)那樣機智的大夫,所以才取得勝利。可我呢?與他們相比能力遠不如他們,我就是做他們的僕役恐怕還不夠格呢,所以我要求派800戰車!」晉景公答應了克的要求,派了800輛戰車給他,讓克率領中軍,土燮(xiè)輔佐上軍,欒(luán)書指揮下軍,韓厥(jué)為司馬,浩浩蕩蕩地向齊國開去。戰鬥中,晉國獲勝,齊國拿出許多寶物給晉國,並讓出大塊土地給魯國。晉齊雙方在愛姜結了盟。
相關漢字解釋:無字解釋、 能字解釋、 為字解釋、 役字解釋、
第 1 个字是 '無' 的成语:無一不備、 無一不知、 無一可、 無下箸處、 無中生有、 無乎不可、 無了根蒂、 無了無休、 無事不登三寶殿、 無事忙、
第 2 个字是 '能' 的成语:能上能下、 能不兩工、 能不稱官、 能人巧匠、 能伸能屈、 能伸能縮、 能剛能柔、 能士匿謀、 能寫會算、 能屈能伸、
第 3 个字是 '為' 的成语:為五斗米折腰、 為人作嫁、 為人師表、 為人為徹、 為人說項、 為仁不富、 為叢驅雀、 為善最樂、 為國捐軀、 為國為民、
第 4 个字是 '役' 的成语:
網路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