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ㄇ一ˊ ㄇㄥˊ
拼音 mí méng
⒈ 矇昧糊塗。指迷迷糊糊。迷茫;模糊不明。迷惑矇騙。參見:迷濛,迷濛。
相似詞
相反詞
迷濛「ㄇㄧˊ ㄇㄥˊ」
形容景物朦朧不清。
造句細雨霏霏,景物迷濛。
迷濛「ㄇ一ˊ ㄇㄥˊ」
⒈ 形容景物朦朧不清。
例如:「細雨霏霏中,江上景物有點迷濛。」
近朦朧
反明朗
⒈ 矇昧糊塗。
引南朝 宋 謝靈運 《與諸道人辨宗論》:“日用不知,百姓之迷濛,唯佛究盡實相之崇高。”
唐 白居易 《聞庾七左降》詩:“後心誚前意,所見何迷濛。”
宋 洪邁 《夷堅丁志·巴山蛇》:“食已即飽,心常迷濛。”
⒉ 指迷迷糊糊。
引許傑 《慘霧》中:“在黑暗中的迷濛的入睡。”
⒊ 迷茫;模糊不明。
引清 江昉 《疏影》詞:“迷濛十畝秋陰裡,更悄浸漪漪寒碧。”
《新華月報》1961年第9期:“戰爭經常處在迷濛不清的情況中,比其他事物更帶不確實性。”
迷濛:形容煙霧迷漫,景物模糊。 宋 翁元龍 《江城子》詞:“月簾櫳,影迷濛。”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二:“四山雲氣迷濛。”
冰心 《寄小讀者》二四:“那夜是陰曆初六……銀漢間薄霧迷濛。”
迷懞:迷惑矇騙。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強姦》:“或於茶酒糕餅中用藥昏迷因而姦汙者,雖無恐嚇縛制之形,已有計誘迷懞之實,不謂之強姦得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