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辨菽麥詞語解釋 / 不辨菽麥是什麽意思
「不辨菽麥」詞語解釋

注音 ㄅㄨˋ ㄅ一ㄢˋ ㄕㄨ ㄇㄞˋ

拼音 bù biàn shū mài

詞類成語

⒈  辨不清大豆和麥子。比喻愚昧沒有識別能力。

周子有兄而無慧,不能辨菽麥,故不可立。——《左傳·成公十八年》

cannot tell beans from wheat;

⒉  形容愚昧,缺乏實際知識。

世間也盡有不辨菽麥的人。——郭沫若《抱箭集·銀杏》

have no practical knowledge;

相似詞

目不識丁 五穀不分 愚昧無知

相反詞

博學多才 學富五車

國語辭典修訂本

不辨菽麥「ㄅㄨˋ ㄅ一ㄢˋ ㄕㄨ ㄇㄞˋ」

⒈  菽,豆子。不辨菽麥指無法分別豆子與麥子。形容人愚昧無知。語本後亦比喻缺乏常識或判斷能力。南朝梁·陶弘景〈相經序〉:「或不辨菽麥,更保黃者,此又明其偏有得也。」

《左傳·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無慧,不能辨菽麥,故不可立。」

引證解釋

⒈  形容愚昧無知。今亦指脫離生產實踐,缺乏實際知識。

《左傳·成公十八年》:“周子 有兄而無慧,不能辨菽麥。”
杜預 注:“菽,大豆也。豆麥殊形易別,故以為痴者之候。”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珠兒》:“兒漸長,魁梧可愛,然性絶痴,五六歲尚不辨菽麥。”
郭沫若 《抱箭集·銀杏》:“世間也盡有不辨菽麥的人。”

相關漢字解釋

不字解釋辨字解釋菽字解釋麥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