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ㄅ一ㄢˋ ㄌㄨㄣˋ
拼音 biàn lùn
⒈ 把對人進行考查後所作的鑑定加以認真分析。
⒉ 辨析論說。
⒊ 辯駁爭論。辨,通“辯”。
⒋ 猶議論。辨,通“辯”。
辨論「ㄅ一ㄢˋ ㄌㄨㄣˋ」
⒈ 針對同一問題,不同意見者當面以言辭相互論爭。
引《老殘遊記·第一一回》:「卻說申子平正與黃龍子辨論,忽聽背後有人喊道:『申先生,你錯了。』」
⒈ 把對人進行考查後所作的鑑定加以認真分析。
引《禮記·王制》:“司馬辨論官材,論進士之賢者以告於王,而定其論。”
鄭玄 注:“辨其論,官其材,觀其所長。”
孔穎達 疏:“大樂正論造士之秀者以告以王,王必以樂正所論之狀授與司馬,司馬得此所論之狀乃更論辨之,觀其材能高下,知其堪任何官。”
宋 歐陽修 《國學試策》之一:“已詔公卿之流,博選賢良之士;而又申《周官》辨論之法,以考於賢能。”
⒉ 辨析論說。
引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德操 曰” 劉孝標 注引《司馬徽別傳》:“人質所疑,君宜辨論,而一皆言佳,豈人所以諮君之意乎?”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內閣三·為李南陽建坊》:“胡 作《讀史管見》,但遇母子間事,必再三辨論,則以當年不喪生母,為世所嗤也。”
清 唐甄 《潛書·無助》:“性即性耳,有何可言!今之學者好言性,辨論多端,何與於性!”
⒊ 辯駁爭論。辨,通“辯”。
引漢 應劭 《風俗通·皇霸·三王》:“俗儒新生不能採綜多共辨論,至於訟鬩。”
宋 楊萬里 《贈臨川嚴泰伯秀才》詩:“行看最先進,辨論詘諸儒。”
《清史稿·時憲志一》:“光啟 等斷斷辨論,當時格而不行,乃為新朝改憲之資,豈非天意哉!”
⒋ 猶議論。辨,通“辯”。
引宋 梅堯臣 《答劉原甫寄糟姜》詩:“胸懷飽經史,辨論出九州。”
宋 蘇舜欽 《王子野行狀》:“時年始二十五,風韻高灑,喜辨論,所交皆當世豪英。”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權德輿》:“德輿 善辨論,開陳古今,覺悟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