緇衣詞語解釋 / 緇衣是什麽意思
「緇衣」詞語解釋

注音 ㄗ 一

拼音 zī yī

⒈  亦作“?衣”。

⒉  古代用黑色帛做的朝服。

⒊  泛指黑色衣服。

⒋  《詩·鄭風》篇名。《詩序》謂系讚美鄭武公父子之詩;一說為讚美武公好賢之詩。

⒌  僧尼的服裝。

⒍  引申指佛教。

⒎  借指僧人。

國語辭典修訂本

緇衣「ㄗ 一」

⒈  黑衣。古代卿士聽朝的正服。

《詩經·鄭風·緇衣》:「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為兮。」
明·葉憲祖《易水寒·第一折》:「他可詠緇衣,見說芳名好爵縻。」

⒉  僧侶穿的衣服。

⒊  《詩經·鄭風》的篇名。共三章。根據詩序:「緇衣,美武公也。」首章二句為:「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為兮。」緇,黑色。緇衣,卿士居私朝之服也。

引證解釋

⒈  古代用黑色帛做的朝服。

《詩·鄭風·緇衣》:“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為兮。”
毛 傳:“緇,黑也,卿士聽朝之正服也。”

⒉  泛指黑色衣服。

《列子·說符》:“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反。”
魯迅 《南腔北調集·為了忘卻的記念》:“我在悲憤中沉靜下去了,然而積習卻從沉靜中抬起頭來,湊成了這樣的幾句……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

⒊  《詩·鄭風》篇名。 《詩序》謂系讚美 鄭武公 父子之詩;一說為讚美 武公 好賢之詩。

《禮記·緇衣》:“子曰:‘好賢如《緇衣》,惡惡如《巷伯》。’”
鄭玄 注:“《緇衣》《巷伯》皆《詩》篇名也……此衣緇衣者賢者也。”
唐 陸贄 《張延賞中書侍郎平章事制》:“式慰《甘棠》之思,且繼《緇衣》之美。”

⒋  僧尼的服裝。

唐 韋應物 《秋景詣琅琊精舍》詩:“悟言緇衣子,蕭灑中林行。”
宋 彭乘 《續墨客揮犀·香山寺猴》:“多群猴,至相呼沿掛簷楹之上……又常汙僧緇衣。”
《紅樓夢》第一一八回:“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
郭沫若 《孔雀膽》第四幕:“橋上走出一位以黑紗蒙面的僧人,身著緇衣,手敲金鐘,口唸‘南無 阿彌陀佛 ’。”

⒌  引申指佛教。

唐 沉亞之 《送洪遜師序》:“自佛行中國已來,國人為緇衣之學多,幾與儒等。”
宋 蘇軾 《與謝民師推官書》之一:“某啟,衰病枯槁,百念已忘,緇衣之心,尚餘此耳。”
清 方文 《廬山詩》之三一:“歐公 闢浮屠,晚乃好緇衣。”

⒍  借指僧人。

唐 劉商 《題禪居廢寺》詩:“凋殘精舍在,連步訪緇衣。”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詬奸》:“丞相是當朝黃閣,小尼是出世緇衣。”

相關漢字解釋

緇字解釋衣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