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ㄕˊ 一ˋ
拼音 shí yì
⒈ 靠封邑租稅生活。
⒉ 指古代君主賜予臣下作為世祿的封地。
⒊ 唐宋時亦作為一種賜予宗室和高階官員的榮譽性加銜。
食邑「ㄕˊ 一ˋ」
⒈ 古代君主賞賜臣子封地,即以此地租稅作為其俸祿。
引《漢書·卷一·高帝紀下》:「大夫以上賜爵各一級,其七大夫以上,皆令食邑。」
⒉ 封地。
引《史記·卷九五·灌嬰傳》:「賜益食邑二千五百戶。」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王甚重之,賜食邑,錫爵位。」
⒈ 靠封邑租稅生活。
引《國語·晉語四》:“大夫食邑。”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陰溝水》:“東南流,逕 山桑 邑南,俗謂之 北平城,昔 文欽 之封 山桑侯,疑食邑於此。”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論文上·斅藝齋文》:“諸侯之國,大夫以上食邑,士食田。食田者死則收之,食邑者以漸而收。”
⒉ 指古代君主賜予臣下作為世祿的封地。
引《史記·曹相國世家》:“參 將兵守 景陵 二十日, 三秦 使 章平 等攻 參,參 出擊,大破之。賜食邑於 寧秦。”
《醒世恆言·小水灣天狐詒書》:“不則一日,來至一所在,地名 樊川,乃 漢 時 樊噲 所封食邑之處。”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三編第一章第一節:“立大功的可以享受數百家直到萬家以上的食邑,衣食其租稅。”
⒊ 唐 宋 時亦作為一種賜予宗室和高階官員的榮譽性加銜。參閱《宋史·職官志十》。
引清 袁枚 《隨園隨筆·勳階封號食邑實封之分》:“其食邑與實封有別者,如 餘襄公 食邑二千六百戶,實對二百戶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