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火詞語解釋 / 平安火是什麽意思
「平安火」詞語解釋

注音 ㄆ一ㄥˊ ㄢ ㄏㄨㄛˇ

拼音 píng ān huǒ

⒈  唐代每三十里置一堠,每日初夜舉烽火報無事,謂之“平安火”。

國語辭典修訂本

平安火「ㄆ一ㄥˊ ㄢ ㄏㄨㄛˇ」

⒈  唐代在邊塞地區每隔三十里就設定一座烽火臺,平日無事時,入夜施放烽火以報平安,稱為「平安火」。

宋·陸游〈五月十一日夜且半夢從大駕親征盡復漢唐故地〉詩:「苜蓿峰前盡亭障,平安火在交河上。」

引證解釋

⒈  唐 代每三十里置一堠,每日初夜舉烽火報無事,謂之“平安火”。

唐 元稹 《遣行》詩:“迎候人應少,平安火莫驚。”
唐 姚合 《窮邊詞》:“沿邊千里渾無事,唯見平安火入城。”
《資治通鑑·唐肅宗至德元載》:“及暮,平安火不至,上始懼。”
胡三省 注:“《六典》:‘ 唐 鎮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煙一炬,謂之‘平安火’。時守兵已潰,無人復舉火。”
清 錢謙益 《贈翁朔州兆吉》詩之一:“佛燈長似平安火,詩債渾如簿領塵。”

相關漢字解釋

平字解釋安字解釋火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