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ㄑ一ㄢˊ ㄎㄡˇ
拼音 qián kǒu
⒈ 因有所顧忌而閉口不言。
拑口「ㄑ一ㄢˊ ㄎㄡˇ」
⒈ 閉嘴不說話。漢·賈誼〈過秦論〉:「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重足而立,拑口而不言。」也作「鉗口」、「箝口」。
引《紅樓夢·第二二回》:「今日賈政在席,也是拑口禁言。」
⒈ 因有所顧忌而閉口不言。
引《史記·秦始皇本紀論》:“秦 俗多忌諱之禁,忠言未卒於口而身為戮沒矣。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重足而立,拑口而不言。”
《西遊記》第四六回:“喜得那兩班文武,齊聲喝采;唬得那三個道士,拑口無言。”
《紅樓夢》第二二回:“湘雲 雖係閨閣弱質,卻素喜談論,今日 賈政 在席,也自拑口禁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