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一ㄡˊ ㄒ一ㄤˊ
拼音 yóu xiáng
⒈ 就讀於府或州縣的學宮。庠,原是周代的鄉學,後泛稱學校。
遊庠「一ㄡˊ ㄒ一ㄤˊ」
⒈ 舊稱秀才中式為「遊庠」。也作「遊庠」。
引《初刻拍案驚奇·卷一〇》:「他年十二歲上,就遊庠的。養成一肚皮的學問。」
⒈ 就讀於府或州縣的學宮。庠,原是 周 代的鄉學,後泛稱學校。
引《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總丱之時,三人一同遊庠。”
清 黃蛟起 《西神叢語·許世卿》:“館於 嘉禾 項 氏,其子已遊庠,督責之甚嚴。”
清 毛祥麟 《對山餘墨·群芳榜》:“有 沉濬 者,幼孤,母甚姑息。既遊庠,益聽其以厚貲出入,乃愈放蕩。”
明 清 時,儒生經考試取入府、州、縣學為生員,謂之“遊庠”。 《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他年十二歲上就遊庠的,養成一肚皮的學問。”
《石頭點·莽書生強圖鴛侶》:“偏生到 莫誰何,才出來應童子試,便得遊庠入泮,年紀方得一十二歲。”
清 陳其元 《庸閒齋筆記·曾侯甘心受欺》:“此人既遊庠食餼,當令人勉之務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