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ㄕㄤˋ ㄨㄟˇ
拼音 shàng wěi
⒈ 指在詩歌聲律上犯雙聲之病。凡上句尾字與下句尾字,或第一句尾字與第三句尾字為雙聲,皆稱“上尾”。
⒈ 指在詩歌聲律上犯雙聲之病。凡上句尾字與下句尾字,或第一句尾字與第三句尾字為雙聲,皆稱“上尾”。參見“八病”。
引《南史·陸厥傳》:“約(沉約 )等文皆用宮商,將平上去入四聲,以此制韻,有平頭、上尾、蠭腰、鶴膝。五字之中,音韻悉異,兩句之內,角徵不同,不可增減。世呼為‘永明體’。”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下》:“自 樑 室雲季,雕蟲道長,平頭、上尾尤忌於時,對語儷辭盛行於俗。”
杜甫 《秋興》詩之五“西望瑤池降 王母,東來紫氣滿 函關。雲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聖顏。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點朝班” 清 仇兆鰲 注:“此章下六句,俱用一虛字二實字於句尾,如‘降 王母 ’、‘滿 函關 ’、‘開宮扇’、‘識聖顏’、‘驚歲晚’、‘點朝班’,句法相似,未免犯上尾疊足之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