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兵詞語解釋 / 義兵是什麽意思
「義兵」詞語解釋

注音 一ˋ ㄅ一ㄥ

拼音 yì bīng

⒈  猶義師。

⒉  古時統治階級為保衛其利益而臨時組織的武裝。

⒊  以恢復被推翻的王朝為宗旨而組織起來的軍隊。

⒋  宋代的一種鄉兵。

國語辭典修訂本

義兵「一ˋ ㄅ一ㄥ」

⒈  仗義興起,除暴救民的兵。也作「義軍」。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
《三國演義·第五回》:「今奉天子密詔,大集義兵,誓欲掃清華夏,剿戮群凶。」

義軍 義師

王師

⒉  泛稱自備器械,不支領官俸,團結自衛的義務兵。南宋初最盛。

《宋史·卷一九〇·兵志四·鄉兵一》:「河北東、陝西有義勇,麟州有義兵。」

引證解釋

⒈  猶義師。

《穀樑傳·宣公四年》:“﹝ 魯 ﹞伐 莒,義兵也。”
晉 潘岳 《西征賦》:“工徒斲而未息,義兵紛以交馳。”
《舊唐書·高祖紀》:“群賊蜂起, 江都 阻絶, 太宗 與 晉陽 令 劉文靜 首謀,勸舉義兵。”

⒉  古時統治階級為保衛其利益而臨時組織的武裝。

晉 陸機 《辨亡論上》:“昔 漢 氏失御,姦臣竊命……王室遂卑。於是群雄蜂駭,義兵四合。”
《新五代史·雜傳九·劉景巖》:“晉高祖 起兵 太原,唐廢帝 調民七戶出一卒為義兵。”

⒊  以恢復被推翻的王朝為宗旨而組織起來的軍隊。

《後漢書·樊巨集傳》:“王莽 末,義兵起, 劉伯升 與族兄 賜 俱將兵攻 湖陽。”
清 顧炎武 《吳同初行狀》:“未旬日而北兵渡 江,餘從軍於 蘇,歸而 崑山 起義兵。”

⒋  宋 代的一種鄉兵。

《宋史·兵志四》:“鄉兵者,選自戶籍,或土民應募,在所團結訓練,以為防守之兵也…… 河北 東、 陝西 有義勇, 麟州 有義兵, 川峽 有土丁、壯丁。”

相關漢字解釋

義字解釋兵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