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ㄙㄠ ㄊ一ˇ
拼音 sāo tǐ
⒈ 模仿屈原《離騷》的文體。
英Sao style;
騷體「ㄙㄠ ㄊ一ˇ」
⒈ 屈原作〈離騷〉,抒寫其憂鬱,後人紛然效仿而作,因稱此類辭賦為「騷體」。大抵文句鋪張綿衍,好用兮字以襯音節,為辭賦之濫觴。
⒈ 古典文學體裁的一種。起於 戰國 時 楚國,以大詩人 屈原 所作《離騷》為代表,並因此而得名。這類作品,富於忬情成分和浪漫氣息;篇幅較長,形式也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語勢。
引南朝 樑 劉勰 《文心雕龍·樂府》:“延年 以曼聲協律, 朱 馬 以騷體製歌。”
郭沫若 《談詩歌問題·新詩並未拋棄中國詩歌的傳統》:“由四言而騷體,由五、七而長短句,乃至由詞而曲,曲再要加入襯字襯句,都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