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ㄒ一ㄚˊ ㄕˋ
拼音 xiá shì
⒈ 舊指行俠仗義的人;俠客。
例裡俠者皆下之。——明·高啟《書博雞者事》
大俠殺人亡命。——清·黃宗羲《柳敬亭傳》
與俠士謀救。——清·梁啟超《譚嗣同傳》
英knight-errant;
俠士「ㄒㄧㄚˊ ㄕˋ」
古代身懷武藝、見義勇為、扶弱抑強的人。
造句武打片中常有替人打抱不平,解決別人危難的俠士。
俠士「ㄒ一ㄚˊ ㄕˋ」
⒈ 古代身懷武藝,見義勇為、捨己助人的人。
引《元史·卷一八四·任速哥傳》:「義之所在,必亟為之,有古俠士風。」
《初刻拍案驚奇·卷三〇》:「因恃幾斤膂力氣,好與俠士劍客往來。」
⒈ 行俠仗義之士。
引《晉書·馮素弗載記》:“當世俠士莫不歸之。”
唐 李白 《少年行》之三:“驕矜自言不可有,俠士堂中養來久。”
明 唐順之 《蔣雲壑象贊》:“人見其以貲起家,則以為力田致豐,而傾身交遊、冠蓋過從,則又有俠士之風。”
魯迅 《集外集·<奔流>編校後記》:“《DonQuixote》的書雖然將近一千來頁,事蹟卻很簡單,就是他愛看俠士小說,因此發了遊俠狂,硬要到各處去除邪懲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