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ㄒ一ㄥˊ ㄓㄤˋ
拼音 xíng zhàng
⒈ 亦作“行鄣”。
⒉ 圍屏之屬,因其可以移動,故稱。置於室中,以為屏障。
⒊ 圍屏之屬,因其可以移動,故稱。用作儀仗。
行障「ㄒ一ㄥˊ ㄓㄤˋ」
⒈ 屏風一類的物品,可以隨地移置。
引《南史·卷七五·隱逸傳上·宗少文傳》:「測善畫,自圖阮籍遇蘇門於行障上,坐臥對之。」
樑·吳均《續齊諧記·陽羨書生》:「女子口吐一錦行障,書生仍留女子共臥。」
⒈ 亦作“行鄣”。
⒉ 圍屏之屬,因其可以移動,故稱。置於室中,以為屏障。
引南朝 樑 陰鏗 《秋閨怨》詩:“火籠恆煖腳,行障鎮床頭。”
北周 庾信 《燈賦》:“舒屈膝之屏風,掩芙蓉之行障。”
《南史·隱逸傳上·宗測》:“測 善畫,自圖 阮籍 遇 蘇門 於行鄣上,坐臥對之。”
唐 劉方平 《棲烏曲》之一:“銀漢斜臨白玉堂,芙蓉行障掩燈光。”
⒊ 圍屏之屬,因其可以移動,故稱。用作儀仗。
引《宋史·儀衛志五》:“行障四,坐障二。”
《宋史·禮志二七》:“偏扇、方扇各十六,行鄣三,坐鄣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