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一ˊ ㄙㄢˋ
拼音 yí sàn
⒈ 亦作“遺■”。
⒉ 猶散失。
⒊ 逃亡散失之眾。
⒈ 猶散失。
引《隋書·經籍志一》:“齊 末兵火,延燒祕閣,經籍遺散。”
《東周列國志》第七六回:“﹝ 子西 ﹞聞 郢 都已破, 昭王 出奔,恐國人遺散,乃服王服,乘王輿,自稱 楚王,立國於 脾洩,以安人心。”
《花城》1981年第6期:“這兩粒玻璃彈珠才被他放入撿來的雪茄煙盒中,而在以後的流離中遺散了。”
⒉ 逃亡散失之眾。
引《三國志·吳志·潘璋傳》:“比縣 建昌 起為賊亂,轉領 建昌,加武猛校尉,討治惡民,旬月盡平,召合遺散得八百人,將還 建業。”
《魏書·崔孝暐傳》:“招撫遺散,先恩後威,一週之後,流民大至。”
唐 陳子昂 《上西蕃邊州安危事》:“招集遺散,收強撫弱,臣恐喪亂之眾,必有景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