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ㄐ一ㄤˋ ㄏㄨˋ
拼音 jiàng hù
⒈ 世業的工匠。
⒉ 元代統治者為便於強制徵調各類工匠服徭役,將工匠編入專門戶籍,稱為“匠戶”。子孫世代承襲,不得脫籍改業。至明改為輪班輪作,除分班定期服役外,其餘時間可以自制成品出售,成為半自由的手工業者。清順治二年(1645)廢除匠籍,匠人才獲自由身份。
匠戶「ㄐ一ㄤˋ ㄏㄨˋ」
⒈ 從事工匠的門戶。
引《新唐書·卷四七·百官志二》:「陪陵而葬者,將作給匠戶,衛士營冢。」
⒉ 匠役的戶籍。元代統治者徵調各類工匠服徭役,編入戶籍,稱為「匠戶」。世代承襲,不得改業。至明代改為輪班作業,除定期服役之外,餘時可自制產品,成為半自由的手工業者。至清朝廢除匠籍,恢復自由身分。
⒈ 世業的工匠。
引《新唐書·百官志二》:“陪陵而葬者,將作給匠戶,衛士營冢。”
⒉ 元 代統治者為便於強制徵調各類工匠服徭役,將工匠編入專門戶籍,稱為“匠戶”。子孫世代承襲,不得脫籍改業。至 明 改為輪班輪作,除分班定期服役外,其餘時間可以自制成品出售,成為半自由的手工業者。 清 順治 二年(1645)廢除匠籍,匠人才獲自由身份。參閱《明會典·工匠二》。
引《清會典·戶部五·尚書侍郎職掌》:“凡戶之別,有民戶,有軍戶,有匠戶。”
原注:“原編丁冊,各省皆有匠戶輪班供役。”
吳晗 《朱元璋傳》第六章二:“匠戶是 元 明 兩代的一種特殊制度, 元朝 把有技藝的工匠俘獲,徵調編為匠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