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ㄑ一 ㄑ一
拼音 qī qī
⒈ 舊時人死後每七天祭奠一次,最後一次是第四十九天,叫“七七”。也叫“盡七”、“滿七”、“斷七”
英Double Seven;
七七「ㄑ一 ㄑ一」
⒈ 俗以人死每七日設奠一次,至七七四十九日停止,自此不再接受親友的弔唁。
引《醒世恆言·卷三·賣油郎獨佔花魁》:「朱重搥胸大慟,如親父一般,殯殮成服,七七做了些好事。」
《儒林外史·第四回》:「光陰彈指,七七之期已過,範舉人出門謝了孝。」
⒈ 舊俗以人死後每隔七日祭奠一次,到七七四十九日止,共為七七。
引《魏書·外戚傳下·胡國珍》:“又詔自始薨至七七,皆為設千僧齋。”
《醒世恆言·賣油郎獨佔花魁》:“十老 病重,醫治不痊,嗚呼哀哉。 朱重 搥胸大慟,如親父一般,殯殮成服,七七做了些好事。”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考索·七七》:“喪家七七之期,見於《北史》《魏書》《北齊書》及 韓琦 《君臣相遇傳》。又 顧亭林 《日知録》、 徐復祚 《村老委談》、 郎瑛 《七修類藁》皆載之。要皆佛氏之説,無足深考。惟《臨淮新語》謂始死七日,冀其一陽來復也。祭於來復之期,即古者招魂之義,以生者之精神,召死者之靈爽。至七七四十九日不復,即不復矣,生者亦無可如何也。此説最通。”
⒉ 數詞。七的七倍,四十九。
引《素問·上古天真論》:“男不過盡八八,女不過盡七七,而天地之精氣皆竭矣。”
⒊ 數詞。七十七。
引《南齊書·祥瑞志》:“《老子河洛讖》曰:‘年曆七七水滅緒,風雲俱起龍麟舉。’”
⒋ 指農曆七月初七。參見“七夕”。
引《新民歌三百首·萬條蛟龍接上天》:“萬條蛟龍接上天,牛郎織女笑開顏;如今車幹天河水,不等七七就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