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識詞語解釋 / 記識是什麽意思
「記識」詞語解釋

注音 ㄐ一ˋ ㄕˊ

拼音 jì shí

⒈  記下;記住;記得。

⒉  指記憶。

⒊  加標記。

⒋  指簿記。

引證解釋

⒈  記下;記住;記得。

《書·武成序》“識其政事,作《武成》” 孔 傳:“記識 殷 家政教善事以為法。”
《後漢書·郎顗傳》:“時卒有暴風, 宗 佔知京師當有大火,記識時日,遣人蔘候,果如其言。”
宋 宋祁 《益州謝上表》:“伏念臣早蒙記識,得籍近嚴,惟知悉心事君,未嘗枉道從眾。”
清 陳維崧 《仿長慶體次阮亭集中韻》:“記識 柔奴 面,才扶阿母床。”

⒉  指記憶。

南唐 劉崇遠 《金華子雜編》捲上:“涓(崔涓 )性俊逸,健於記識。”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二:“頃聞 夏英公 就試過,適天大風吹試卷去,不得所在,因令重作,亦得過,是乃造物者故顯其記識華邁之敏妙爾。”
元 姚燧 《領太史院事楊公神道碑》:“童而讀書,記識強敏,日數千言。”

⒊  加標記。

《雜寶藏經·蓮花夫人緣》:“即以此篋,封蓋記識,擲 恆河 中。”
清 姚元之 《竹葉亭雜記》卷四:“古人收藏名跡,多鈐以私印記識。”

⒋  指簿記。

明 陸粲 《庚巳編·臨江狐》:“主人為其費財也,召責之。其人初抵諱,因請主人覆視記識,曾無虧漏。”

相關漢字解釋

記字解釋識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