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塞詞語解釋 / 障塞是什麽意思
「障塞」詞語解釋

注音 ㄓㄤˋ ㄙㄞ

拼音 zhàng sāi

⒈  阻塞不通。

⒉  指使阻塞不通的障礙物。

國語辭典修訂本

障塞「ㄓㄤˋ ㄙㄞ」

⒈  邊防要塞。

漢·桓寬《鹽鐵論·本議》:「先帝哀邊人之久患,苦為虜所繫獲也;故修障塞,飭烽燧,屯戍以備之邊。」

⒉  阻礙。

唐·裴鉶《崑崙奴》:「犬已斃訖,固無障塞耳。」

引證解釋

⒈  阻塞不通。

《墨子·親士》:“怨結於民心,諂諛在側,善議障塞,則國危矣。”

⒉  指使阻塞不通的障礙物。

《禮記·月令》:“﹝季春之月﹞時雨將降,下水上騰,循行國邑,周視原野,修利隄防,道達溝瀆,開通道路,毋有障塞。”
唐 裴鉶 《傳奇·崑崙奴》:“犬已斃訖,固無障塞耳。”
明 唐順之 《<晉齋說>跋》:“如人之破乎障塞而極乎高明,此非強健有力者不能。”

⒊  即障堡。參見“障堡”。

《管子·幼官》:“障塞不審,不過八日而外賊得間。”
尹知章 注:“障塞者,所以防守要路也。”
《後漢書·祭肜傳》:“朝廷以為憂,益增緣邊兵,郡有數千人,又遣諸將分屯障塞。”
明 李夢陽 《秋懷》詩:“天清障塞收禾黍,日落谿山散馬群。”

相關漢字解釋

障字解釋塞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