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ㄉㄨㄣˋ ㄓˋ
拼音 dùn zhì
⒈ 跌倒;比喻事情不順利。
英tumble; fall;
頓躓「ㄉㄨㄣˋ ㄓˋ」
⒈ 行路顛仆。
引《後漢書·卷六〇上·馬融傳》:「或夷由未殊,顛狽頓躓。」
⒉ 比喻人處境窮困。
引《晉書·卷九一·儒林傳·杜夷傳》:「頃流離道路,聞其頓躓,刺史忝任,不能崇飾有道,而使高操之士有此艱屯。」
⒈ 顛仆,行路顛蹶。
引漢 焦贛 《易林·小過之剝》:“登高斬木,頓躓蹈險。車傾馬疲,叔伯嗟噓。”
南朝 宋 謝靈運 《石壁立招提精舍》詩:“四城有頓躓,三世無極已。”
⒉ 困厄;艱難。
引《三國志·魏志·裴潛傳》“秀(裴秀 ), 鹹熙 中為尚書僕射”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始 李義 以直道推誠於人,故於時 陳群 等與之齊好。雖無他材力,而終仕進不頓躓。”
《晉書·杜夷傳》:“徵士 杜君 德懋行潔,高尚其志,頃流離道路,聞其頓躓,刺史忝任,不能崇飾有道,而使高操之士有此艱屯。”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韋莊》:“莊 早嘗寇亂,間關頓躓,攜家來 越中,弟妹散居諸郡。”
⒊ 猶折辱。
引宋 孔平仲 《續世說·直諫》:“魏王 秦 有寵於上,或言三品以上多輕 魏王,上怒,引三品以上作色讓之,曰:‘ 隋文 時,三品以下皆為諸王所頓躓,彼豈非天子兒耶?朕但不聽諸子縱橫耳!聞三品以上皆輕之,我若縱之,豈不能折辱公輩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