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ㄔㄜˋ ㄒ一ㄢˋ
拼音 chè xiàn
⒈ 亦作“徹懸”。
⒉ 古代君王或卿大夫遇有災患疾病,即撤去懸掛的鐘磬之類樂器,表示不敢貪圖逸樂。
⒈ 亦作“徹懸”。古代君王或卿大夫遇有災患疾病,即撤去懸掛的鐘磬之類樂器,表示不敢貪圖逸樂。參見“徹樂”。
引《禮記·喪大記》:“疾病,外內皆埽。君大夫徹縣,士去琴瑟。”
《禮記·曲禮下》:“大夫無故不徹縣。”
《墨子·七患》:“故凶飢存乎國,人君徹鼎食五分之五,大夫徹縣。”
《資治通鑑·晉恭帝元熙元年》:“今入歲已來,陰陽失序,風雨乖和;是宜減膳徹懸。”
胡三省 注:“懸,樂懸也,天子宮懸,諸侯軒懸。大荒,大札,天地有烖,國有大故,則減膳徹樂。”
《清史稿·高宗紀二》:“戊子,詔以五月朔日食,行在徹懸,齋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