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ㄕㄥˊ ㄇㄛˋ
拼音 shéng mò
⒈ 木工打直線的墨線。
例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不中繩墨。——《莊子·逍遙遊》
韓子引繩墨,切事情,明是非。——《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英carpenter's line marker;
⒉ 比喻規矩或法度。
例頗循繩墨。
英rules and regulations;
繩墨「ㄕㄥˊ ㄇㄛˋ」
木工取直的工具。後借以比喻法度、規矩。
造句禮義廉恥正是處世為人的繩墨。
繩墨「ㄕㄥˊ ㄇㄛˋ」
⒈ 木工取直的工具。後藉以比喻法度、規矩。
引《禮記·經解》:「繩墨誠陳,不可欺以曲直。」
《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婦人左右前後跪起,皆中規矩繩墨,無敢出聲。」
⒈ 木工畫直線用的工具。
引《禮記·經解》:“故衡誠縣,不可欺以輕重;繩墨誠陳,不可欺以曲直;規矩誠設,不可欺以方圓。”
《孟子·盡心上》:“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
南朝 宋 鮑照 《論國制啟》:“袤丈之木,繩墨左焉。”
《太平廣記》卷八四引 唐 薛用弱 《集異記·奚樂山》:“有 奚樂山 者,擕持斧鑿,詣門自售,視操度繩墨頗精。”
清 戴名世 《史論》:“於是入山林之中,縱觀熟視,某木可材也,某木可柱也,某木可棟也榱也,某石可礎也階也,乃集諸工人斧斤互施,繩墨並用。”
⒉ 喻規矩、準則。
引漢 張衡 《思玄賦》:“竦餘身而順止兮,遵繩墨而不跌。”
唐 司空圖 《為東都僧化募雕刻律疏》:“風波未息,橫智鷁而難超;繩墨可遵,制心猿而有漸。”
元 劉壎 《隱居通議·詩歌二》:“此篇筆力超然,高風遠韻尚可想見,豈尋常詩人繩墨所能束縛。”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音律》:“分股則帖括時文是已,先破後承,始開終結,內分八股,股股相對,繩墨不為不嚴矣。”
⒊ 喻法度、法律。
引《管子·法法》:“引之以繩墨,繩之以誅僇。”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論》:“韓子 引繩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極慘礉少恩。”
《後漢書·寇榮傳》:“尚書背繩墨,案空劾,不復質確其過。”
李賢 注:“繩墨,謂法律也。”
唐 駱賓王 《敘寄員半千》詩:“嗟為刀筆吏,恥從繩墨牽。”
清 龔自珍 《古史鉤沉論》:“左執繩墨,右執規矩,篤信謙守,以待彈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