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ㄒ一ㄥˊ ˙ㄊㄡ
拼音 xíng tou
⒈ 演員在演出時所用的道具及所穿的服裝。
英actor’s costumes and parapheralis;
⒉ 也戲稱一般服裝。
⒊ 頭銜。
例考了一個知府行頭,在京守候。——《平山冷燕》
英title;
行頭「ㄒ一ㄥˊ ˙ㄊㄡ」
⒈ 古代軍隊中的隊長。
引《國語·吳語》:「陳士卒百人,以為徹行百行。行頭皆官師,擁鐸拱稽,建肥胡,奉文犀之渠。」
⒉ 行業的頭子,或傭役的總管者。
引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一六·米鋪》:「且言城內外諸鋪戶,每戶專憑行頭於米市做價,徑發米到各鋪出糶。」
⒈ 演戲用的衣物或道具。
引明·高明《琵琶記·五娘尋夫上路》:「今則二親既已葬了,只得改換衣裝,將著琵琶做行頭,沿街上彈幾隻勸行孝的曲兒,教化將去。」
⒉ 泛指服裝、各種裝備或貨物。
引《紅樓夢·第一一二回》:「咱們今日躲一天,叫咱們大哥借錢置辦些買賣行頭。」
《野叟曝言·第四七回》:「自己穿相士行頭,也怕成之削色。」
⒊ 毛毬。
例如:「踢行頭」。
⒈ 戲曲演員演出時用的服裝道具。
引宋 無名氏 《錯立身》戲文第十二出:“延壽馬,我招你自招你,只怕你提不得杖鼓行頭。”
清 李鬥 《揚州畫舫錄·新城北錄下》:“戲具謂之行頭,行頭分衣、盔、雜、把四箱。”
《紅樓夢》第二三回:“因 賈薔 又管著 文官 等十二個女戲子並行頭等事,不行空閒,因此又將 賈菖、賈菱、賈萍 喚來監工。”
徐遲 《牡丹》六:“魏紫 聽著演員們的喑啞的嗓子,聲調稍高就唱不上去了。他們全是鴉片鬼似的臉容。破舊的行頭,亂穿一氣。”
⒉ 泛指服裝、行裝。
引宋 文天祥 《蘇州洋》詩:“便如 伍子 當年苦,只少行頭寳劍裝。”
元 張可久 《普天樂·收心》曲:“舊行頭,家常扮,鴛鴦被冷,燕子樓拴,偷將心事傳。”
《醒世姻緣傳》第一回:“晁大舍 自己的行頭並家人莊客的衣服一一打點齊備。”
《官場現形記》第五六回:“既然出洋,少不得添置行頭,籌寄家用。”
老舍 《月牙兒》三一:“把我所有的一點東西都折賣了,作了一身新行頭,我的確不難看。”
⒊ 曲藝演員所用的樂器。
引元 鄧學可 《端正好·樂道》套曲:“閒遙遙唱些道情,醉醺醺打箇稽首,抄化些剩湯殘酒,喒這愚鼓簡子便是行頭。”
明 高明 《琵琶記·乞丐尋夫》:“今二親既已葬了,只得改換衣裝,扮作道姑,將琵琶做行頭,沿街上彈幾個行孝的曲兒,抄化將去。”
⒋ 指作為訊號的發聲器。
引《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到初四日早飯過後, 煖雪 下樓小解,忽聽得街上噹噹的敲響。響的這件東西,喚做‘報君知’,是瞎子賣卦的行頭。”
⒌ 方言。指體貌風度。
引《金瓶梅詞話》第五八回:“洪四兒 笑道:‘哥兒,我看你行頭不怎麼好,光一味好撇。’”
⒍ 鞠的別稱。古代蹴鞠之戲所踢的球。參見“皮毱”。
引《金瓶梅詞話》第十五回:“桂姐 的行頭,比舊時越發踢熟了。”
《說唐》第十二回:“那些圓情的把持,兩個一夥,吊掛著一副行頭,雁翅排於左右,不下二百多人。”
⒎ 古代軍隊行列之長。參見“行首”。
引《國語·吳語》:“陳士卒百人以為徹行,百行,行頭皆官帥。”
⒏ 封建社會中商肆、行會的首領。
引《周禮·地官·肆長》“肆長各掌其肆之政令” 唐 賈公彥 疏:“此肆長謂一肆立一長,使之檢校一肆之事,若今行頭者也。”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一章第二節:“商行的首領叫‘行頭’或‘行老’,行頭有權規定本行商貨的物價。”
⒐ 泛指頭目。
引宋 施彥執 《北窗炙輠》卷下:“京師有富人,欲得一行頭,難其人。”
清 李漁 《慎鸞交·賄篾》:“自家非別,一個做篾片的行頭是也。”
⒑ 猶頭銜。
引《平山冷燕》第三回:“一日,有個 江西 故相的公子姓 晏 名 文物,以恩蔭官來京,就選考了一個知府行頭,在京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