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ㄕ ㄕˇ
拼音 shī shǐ
⒈ 詩歌發展的歷史。
英history of poetry;
⒉ 指反映一個時代的面貌、具有歷史意義的詩歌,如杜甫的詩歌。
英poetry of historic significance;
詩史「ㄕ ㄕˇ」
⒈ 稱唐代詩人杜甫。
引《新唐書·卷二〇一·杜甫傳》:「甫善陳時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號『詩史』。」
⒉ 反映時代,記敘史實的詩篇。
引《宋詩鈔·卷一〇五·水雲詩鈔序》:「詩多紀國亡北徙事,與文丞相獄中倡和作,周詳惻愴,人謂之詩史。」
⒈ 前人的詩作。
引《宋書·謝靈運傳論》:“至於先士茂製,諷高歷賞, 子建 函京 之作, 仲宣 霸 岸之篇, 子荊 零雨之章, 正長 朔風之句,並直舉胸情,非傍詩史,正以音律調韻,取高前式。”
南朝 齊 王融 《議給虜疏》:“今經典遠被,詩史北流, 馮 李 之徒,必欲遵尚。”
⒉ 指能反映某一時期重大社會事件有歷史意義的詩歌。 唐 孟棨 《本事詩·高逸》:“杜(杜甫 )所贈二十韻,備敘其事,讀其文,盡得其故跡。
引杜 逢 祿山 之難,流離 隴 蜀,畢陳於詩,推見至隱,殆無遺事,故當時號為詩史。”
清 王士禛 《香祖筆記》卷五:“﹝ 王弘祚 ﹞為戶部尚書時,嘗屬餘選 張含 《禺山集》。餘尤喜集中《潁川侯祠》一篇,足稱詩史。”
⒊ 泛指能反映社會現實的其他樣式的文學作品。
引魯迅 《<且介亭雜文>序言》:“這一本集子和《花邊文學》,是我在去年一年中,在官民的明明暗暗,軟軟硬硬的圍剿‘雜文’的筆和刀下的結集,凡是寫下來的,全在這裡面。當然不敢說是詩史。”
⒋ 詩歌的發展歷史。
引《羊城晚報》1984.9.5:“翻開 華夏 詩史,即可看到,每當歷史處於重大轉折的關頭,都有一批‘以詩魂壯國魂’的嘔心瀝血之作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