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ㄎㄡˋ ㄔˇ
拼音 kòu chǐ
⒈ 牙齒上下相碰擊。古代的一種養生之法。
⒉ 道家所行的祝告儀式之一。叩左齒為鳴天鼓,叩右齒為擊天磬,驅祟降妖用之。當門上下八齒相叩,為鳴法鼓,通真、朝奏用之。
⒈ 牙齒上下相碰擊。古代的一種養生之法。
引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養生》:“吾嘗患齒,搖動欲落,飲食熱冷皆苦疼痛。見《抱朴子》有牢齒之法,早朝叩齒三百下為良,行之數日,即便平愈。”
唐 白居易 《晚起閒行》詩:“皤然一老子,擁裘仍隱几。坐穩夜忘眠,臥安朝不起。起來無可作,閉目時叩齒。”
宋 周密 《癸辛雜識前集·胎息》:“每日以子時後,披衣坐,面東或南,盤足坐,叩齒三十六通。”
清 曹寅 《惠山納涼歌》:“臨風叩齒漱寒泉,今夜移舟 太湖 尾。”
⒉ 道家所行的祝告儀式之一。叩左齒為鳴天鼓,叩右齒為擊天磬,驅祟降妖用之。當門上下八齒相叩,為鳴法鼓,通真、朝奏用之。
引宋 無名氏 《燈下閒談·墜井得道》:“道士乃臨楹秉簡,叩齒焚香。”
《水滸傳》第七回:“眾人有叩齒的,齊道:‘赤口上天,白舌入地。’”
《醒世恆言·勘皮靴單證二郎神》:“韓夫人 叩齒禮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