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黃詞語解釋 / 藤黃是什麽意思
「藤黃」詞語解釋

注音 ㄊㄥˊ ㄏㄨㄤˊ

拼音 téng huáng

詞類形容詞

⒈  植物名。一名海藤。常綠小喬木。葉對生,橢圓形,花單性,實為漿果。產於印度、越南等地。樹皮滲出的黃色樹脂,有毒,經煉製,可作繪畫用的黃色顏料,也稱“藤黃”。

國語辭典修訂本

藤黃「ㄊㄥˊ ㄏㄨㄤˊ」

⒈  藤指海藤樹,常綠喬木。高約三公尺。刺破樹皮時,會有黃色樹脂流出,即為藤黃,有毒,可製作黃色顏料,供繪畫使用,亦可供作藥材。

引證解釋

⒈  植物名。一名海藤。常綠小喬木。葉對生,橢圓形,花單性,實為漿果。產於 印度、越南 等地。樹皮滲出的黃色樹脂,有毒,經煉製,可作繪畫用的黃色顏料,也稱“藤黃”。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七·藤黃》:“今畫家所用藤黃,皆經煎煉成者。”
《紅樓夢》第四二回:“就是顏色只有赭石、廣花、藤黃、胭脂這四樣。”

相關漢字解釋

藤字解釋黃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