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ㄓ ㄓˋ ㄍㄠˋ
拼音 zhī zhì gào
⒈ 掌管起草誥命之意,後用作官名。唐初以中書舍人為之,掌外製。其後亦有以他官代行其職者,則稱某官知制誥。開元末,改翰林供奉為學士院,翰林入院一歲,則遷知制誥,專掌內命,典司詔誥。宋代因之,為清要之職。明代翰林學士或內閣學士,得兼此職。清代廢。
知制誥「ㄓ ㄓˋ ㄍㄠˋ」
⒈ 職官名。唐宋兩朝專掌內命,典司詔誥的官吏。
⒈ 掌管起草誥命之意,後用作官名。 唐 初以中書舍人為之,掌外製。其後亦有以他官代行其職者,則稱某官知制誥。 開元 末,改翰林供奉為學士院,翰林入院一歲,則遷知制誥,專掌內命,典司詔誥。 宋 代因之,為清要之職。 明 代翰林學士或內閣學士,得兼此職。 清 代廢。
引唐 韓愈 《唐故相權公墓碑》:“﹝ 權德輿 ﹞轉起居舍人,遂知制誥,凡撰命詞九年,以類集為五十卷,天下稱其能。”
《舊唐書·韋郊傳》:“郊 文學尤高,累歷清顯。自禮部員外郎知制誥,正拜中書舍人。”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官職上》:“唐 之中書舍人, 宋 之知制誥,皆就省中起草,故 韋承慶 下筆立成, 鄭畋 動無凝思,人以為才。”
清 阮葵生 《茶餘客話》卷一:“宋 制:知制誥必召試中書而後除,欲觀其敏也。其不試者,號為異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