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ㄅㄛˇ 一ㄤˊ
拼音 bǒ yáng
⒈ 將穀物等揚起,利用風或氣流分離或吹掉其中的穀殼、灰塵等。
英winnow;
簸揚「ㄅㄛˇ 一ㄤˊ」
⒈ 用箕使米起落,以除去糠秕。
引《詩經·小雅·大東》:「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
⒈ 亦作“簸颺”。
⒉ 揚去穀物中的糠粃雜物。
引《詩·小雅·大東》:“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
《書·仲虺之誥》“若粟之有秕” 孔 傳:“若秕在粟,恐被鋤治簸颺。”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涉務》:“打拂之,簸揚之。”
⒊ 指揚撒。
引元 薩都剌 《題茶陽驛飛亭》詩:“簸揚弄珠人,冰簾掛寒月。”
⒋ 揚棄;去除。
引晉 葛洪 《抱朴子·勗學》:“夫學者,所以清澄性理,簸揚埃穢……察往知來,博涉勸戒。”
⒌ 宣揚;張揚。
引宋 王禹偁 《送柴侍御赴闕序》:“且見其佐祐一人,進退百執,調鍊和氣,簸揚淳風,煦而為陽春,散而為霖雨,茂育品物,納於 華胥。”
元 楊文奎 《兒女團圓》楔子:“何須你簸揚我貪杯酒浸頭。”
⒍ 顛簸動盪。
引清 吳熾昌 《客窗閒話·磁州地震記》:“上下簸揚,浮沉倐忽。”
李大釗 《青春》:“青年銳進之子,塵剎剎,立於旋轉簸揚迴圈無端之大洪流中。”
郭沫若 《女神·黃浦江口》:“小舟在波上簸揚,人們如在夢中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