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ㄏㄨㄟ ㄇㄛˋ
拼音 huī mò
⒈ 亦作“徽墨”。
⒉ 繩索。古時常特指拘繫罪人者。
⒊ 引申為捆綁;囚禁。
⒋ 比喻法度或規矩。
徽纆「ㄏㄨㄟ ㄇㄛˋ」
⒈ 捆綁犯人的繩索。
引唐·駱賓王〈在獄詠蟬詩·序〉:「僕失路艱虞,遭時徽纆。」
⒈ 亦作“徽墨”。
⒉ 繩索。古時常特指拘繫罪人者。
引《易·坎》:“上六,係用徽纆,寘於叢棘。”
陸德明 釋文引 劉表 雲:“三股曰徽,兩股曰纆,皆索名。”
晉 張華 《答何劭》詩:“纓緌為徽纆,文憲焉可踰。”
《藝文類聚》卷五四引 南朝 宋 傅亮 《為劉毅軍敗自解表》:“聖恩含宥,弛其徽墨。”
《新唐書·竇建德傳》:“琮 率郡屬素服面縛軍門, 建德 親釋徽纆。”
王闓運 《哀江南賦》:“尋干戈而自戮,繫徽纆而待誅。”
⒊ 引申為捆綁;囚禁。
引《後漢書·西羌傳論》:“壯悍則委身於兵場,女婦則徽纆而為虜。”
《魏書·高祖紀上》:“詔曰:‘隆寒雪降,諸在徽纆及轉輸在都或有凍餒,朕用愍焉。’”
⒋ 比喻法度或規矩。
引晉 陸機 《輓歌辭》之二:“五常侵軌儀,夕氣牽徽墨。”
明 劉基 《郁離子·公孫無人》:“則王之所重輕,人知之矣,而又欲繩之以王之徽纆,範之以王之榘度。”
清 王夫之 《薑齋詩話》卷二:“大義微言,皆所不遑研究,此正束縛天下文人學者一徽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