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司詞語解釋 / 南司是什麽意思
「南司」詞語解釋

注音 ㄋㄢˊ ㄙ

拼音 nán sī

⒈  南北朝時南朝御史臺在尚書省之南,稱南臺,因稱南臺之長御史中丞為“南司”。

⒉  唐時中書、門下、尚書三省均在大內(皇宮)南面,故稱“南衙”,亦稱“南司”。

國語辭典修訂本

南司「ㄋㄢˊ ㄙ」

⒈  南北朝御史中丞的別稱。專職監察、彈劾。

《梁書·卷一四·江淹傳》:「君昔在尚書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寬猛能折衷;今為南司,足以震肅百僚。」

⒉  唐代的中書、門下、尚書三省均在皇宮南面,故稱為「南司」。

《舊唐書·卷一六七·宋申錫傳》:「會內官馬存亮同入,諍於文宗曰:『謀反者適宋申錫耳,何不召南司會議。今卒然如此,京師企足自為亂矣。』」

引證解釋

⒈  南北朝 時 南朝 御史臺在尚書省之南,稱南臺,因稱南臺之長御史中丞為“南司”。

《梁書·江淹傳》:“少帝 初,以本官兼御史中丞。時 明帝 作相,因謂 淹 曰:‘君昔在尚書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寬猛能折衷。今為南司,足以震肅百寮。’”
《南史·何敬容傳》:“帝大怒,付南司推劾,御史中丞 張綰 奏 敬容 協私罔上,合棄市。”
《通典·職官六》:“自 齊、樑 皆謂御史中丞為南司。”

⒉  唐 時中書、門下、尚書三省均在大內(皇宮)南面,故稱“南衙”,亦稱“南司”。

《舊唐書·宋申錫傳》:“會內官 馬存亮 同入,諍於 文宗 曰:‘謀反者適 宋申錫 耳,何不召南司會議。’”

相關漢字解釋

南字解釋司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