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ㄓ ㄗㄨㄛˇ ㄑㄨ 一ㄡˋ
拼音 zhī zuǒ qū yòu
⒈ 同“支左屈右”。
⒈ 同“支左屈右”。參見“支左屈右”。
引《史記·周本紀》:“﹝ 養由基 怒﹞曰:‘客安能教我射乎?’客曰:‘非吾能教子支左詘右也。夫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而百中之,不以善息,少焉氣衰力倦,弓撥矢鉤,一發不中者,百發盡息。’”
後轉為“左支右絀”。亦省作“支絀”、“支詘”。謂處境窘促,顧此失彼,窮於應付。 清 魏源 《陝西按察使贈布政使嚴公神道碑銘》:“始,大吏鹹度外待君……及 董公 去,而君始齟齬支詘,惟懇懇敕吏事自備,於是十餘年不遷。”
清 包世臣 《致祈大臣書》:“唯是軍興三載,經費支絀已甚。”
魯迅 《書信集·致蕭三》:“人手少,經濟也極支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