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詞語解釋 / 中庸是什麽意思
「中庸」詞語解釋

注音 ㄓㄨㄥ ㄩㄥ

拼音 zhōng yōng

詞類名詞

⒈  儒家的道德標準,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調和折中。

中庸之為德也,甚至矣乎!——《論語·雍也》

the golden mean (of the Confucian school);

⒉  見“四書”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⒊  德才平常;中材。

材能不及中庸。——漢·賈誼《過秦論》

mediare;

英文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one of the Four Books 四書|四书[Si4 shu1], golden mean (Confucianism)​, (literary)​ (of person)​ mediocre, ordinary

德語 Mäßigung (S)​, moderat (Adj)​

法語 Zhong Yong

國語辭典簡編本

中庸「ㄓㄨㄥ ㄩㄥ」

1.待人處事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

造句中庸之道

2.形容才德平凡。

造句雖然只有中庸之材,但他對公司的忠心是無人可比的。

3.《禮記》的篇名。相傳為子思所作,闡述中庸之道。

造句中庸〉整篇所說的就是一個「誠」字。

國語辭典修訂本

中庸「ㄓㄨㄥ ㄩㄥ」

⒈  待人處事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

《論語·雍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
《禮記·中庸》:「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⒉  才德平凡,指一般常人。

《文選·賈誼·過秦論》:「材能不及中庸,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

⒊  禮記篇名。相傳為子思所作,闡述中庸之道。宋朱熹將其從禮記中抽出,與《大學》、《論語》、《孟子》合為四書。

⒋  流行語。中間很臃腫。

如:「人到中年,身材也中庸起來。」

引證解釋

⒈  儒家的政治、哲學思想。主張待人、處事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

《論語·雍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
何晏 集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
唐 柳宗元 《祭呂衡州溫文》:“洎乎獲友君子,乃知適於中庸,削去邪雜,顯陳直正。”
明 姚士麟 《見只編》卷中:“但恐違中庸,行怪不可率。”
李大釗 《民彝與政治》:“判其曲直,辨其誠偽,校其得失,衡其是非,必可修一中庸之道。”

⒉  指平庸、妥協、保守、不求上進。

魯迅 《華蓋集·通訊》:“惰性表現的形式不一,而最普通的,第一是聽天任命,第二就是中庸。”

⒊  中等;平常。

《荀子·王制》:“元惡不待教而誅,中庸民不待政而化。”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教子》:“上智不教而成,下愚雖教無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唐 劉知幾 《史通·品藻》:“上智、中庸等差有敘。”

⒋  指中等、平庸的人。

《文選·賈誼<過秦論>》:“材能不及中庸。”
李善 注:“言不及中等庸人也。”
《晉書·高光傳論》:“下士競而文,中庸靜而質。”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三階》:“言人有三等,賢、愚、中庸。”

相關漢字解釋

中字解釋庸字解釋